白寶熱干面與駐馬店的煙火流年
摘要:白寶玉后來才知道,他的這家小店,竟是駐馬店本地人開的第一家熱干面店。白寶玉審時度勢,將面店遷至了市區鐵路西的文化路西段。白寶熱干面的滋味,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
記者 康國富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剛灑在市區文化路西段的街面上,“白寶熱干面”店里的蒸汽卻早已升騰了數個時辰。73歲的白寶玉坐在店堂一隅,標志性的黑色禮帽下,是歷經歲月卻依然銳利的眼神。他嗓音洪亮,語速快而有力,談及42年前的往事,激動處仍會不自覺地提高聲調,仿佛那個1983年春天、決心開創一番事業的青年,從未走遠。

白寶玉
1983年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春潮正悄然浸潤著內陸小城。彼時的白寶玉,還是駐馬店搬運公司第十九裝卸隊的隊長,端著那個時代令人羨慕的“鐵飯碗”。但在他心里,一個更熾熱、更充滿煙火氣的念頭正在躁動——開一家面館。
這個念頭的種子,早在9年前就已埋下。1974年,年輕的白寶玉在葛洲壩機械局打工。在長江之畔,他生平第一次嘗到了湖北特色小吃——熱干面。那充滿堿味的面條,淋上濃香的芝麻醬,再配上辣蘿卜丁、蔥花等各色調料,一經攪拌,香氣撲鼻。這種前所未見的干拌面,以其獨特的口感和濃烈的風味,瞬間征服了這位河南漢子的味蕾。“當時就喜歡上了,面特別好吃,滋味足,是咱這兒沒有的。”白寶玉回憶道。
此后數年,因工作輾轉于湖北多地,他有意無意地品嘗了不同地方的熱干面,襄陽的、武漢的,風味略有差異,但那份筋道與濃香始終如一。一個夢想逐漸清晰、堅定:“以后有機會,一定在駐馬店也開一家熱干面店,讓老家的人們也嘗嘗這好東西!”
20世紀80年代初,許多物資,尤其是糧食,仍需憑票供應。開面館最大的原料——面粉,就需要用糧票買。這可難不倒有心的白寶玉,他將自家省吃儉用積攢下的白面拿出來,又想辦法籌措,然后扛到人民街一個壓面條的加工組,特意要求做成堿水面條,因為這才是熱干面筋道的靈魂。
1983年,在市區南海路北段,一家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熱干面店悄然開業了。白寶玉后來才知道,他的這家小店,竟是駐馬店本地人開的第一家熱干面店。
開業頭一天的場景,他至今記憶猶新。“當天生意挺好,賣了30斤面……”他瞇起眼,目光似乎穿透了40多年的時光,回到了那個充滿希望又略帶緊張的清晨。那一年,一碗熱干面賣兩毛錢。但那時大家都不寬裕,常有人只買一毛錢的,甚至五分錢的,只想嘗嘗味,解解饞。白寶玉從不拒絕,照樣認真地煮面、調味。更顯特色的是,從開業第一天起,他的熱干面就搭配丸子湯一起賣,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白寶熱干面
時光流轉,城市變遷。2017年,隨著駐馬店市區鐵路東大面積舊城改造,經營了30多年的老店面臨搬遷。白寶玉審時度勢,將面店遷至了市區鐵路西的文化路西段。位置變了,環境新了,但老主顧們像候鳥一樣,循著記憶中的味道紛紛跟來。

丸子湯
“白寶,好久沒見你了!”一位60多歲的男士走進店,熱情地向他打招呼。白寶玉一眼就認出,這是以前鐵路東的老鄰居。這位老食客告訴記者:“一碗面、一碗湯,這習慣,改不了嘍!”對于許多像他這樣的老顧客而言,這已不僅是一頓早餐,更是一種刻入生命軌跡的習慣,一段承載著青春與回憶的情誼。
40多年光陰,彈指而過。如今,駐馬店市區大大小小的熱干面店已有數百家,競爭不可謂不激烈。但沒有任何一家,能完全復刻“白寶熱干面”在幾代食客心中獨有的“溫度”。
這溫度,是40多年如一日的堅守熬成的老湯;是穿越時代變遷,始終未變的真材實料;是深植于街坊鄰里間,那份勝似親情的信任與牽掛。白寶熱干面的滋味,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它是芝麻醬的香醇,是堿水面的筋道,是丸子湯的爽口,但更是時光沉淀下的人情味,是這座小城40多年煙火流年里,最溫暖、最恒久的印記。一碗面,一生情,滋養著一方人,也見證著一個時代。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