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故事丨總書記回信里的誓詞碑 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
摘要:202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提出殷切希望。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如今,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靜靜矗立在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園內,它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成為了普洱民族團結的象征。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不久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來自云南的9位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身著民族盛裝,懷著崇敬與激動的心情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禮。
這是繼1950年普洱專區民族代表受邀赴京參加國慶觀禮后,盟誓代表后代再次以特殊身份赴京見證國家重要時刻。

云南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在天安門廣場合影留念。滕俊攝
和先輩們1950年應邀到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慶祝活動時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僅用1天時間就直達北京,高鐵、飛機見證著中國速度,更見證著邊疆人民的幸福旅程。
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偉大成就讓誓詞碑盟誓代表的后代們激動不已。2024年,他們相約一起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當地各族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過上幸福生活的情況,表達牢記誓言跟黨走、為民族團結和邊疆繁榮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202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提出殷切希望。
“希望你們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云嶺大地涌動著股股暖流,也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70多年前。
1950年,云南普洱專區各族代表應邀到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慶祝活動,受到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回到普洱后,各族代表們走村串寨,講述到北京的所見所聞,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用自身影響力消除民族間的隔閡,促進各民族團結,引導各族群眾堅定地跟著共產黨走。
1951年元旦,普洱專區26個民族1000多名群眾舉行盟誓大會,按照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立下誓詞碑,表示“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48名各族代表在誓詞碑上莊嚴地簽下自己的名字。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如今,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靜靜矗立在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園內,它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成為了普洱民族團結的象征。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深情叮囑:“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
“總書記的回信,飽含對我們邊疆各族兒女的深情關懷,讓我們心里涌動著一股暖流。”方財兵是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發起人之一,同時也是70多年前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方有富之子。
“父親生前反復叮囑我要帶頭踐行民族團結誓言。”如今,方財兵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了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的義務講解員。方財兵表示,一定要將在北京觀禮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帶回家鄉,將這份愛國情感和民族團結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素材支持:人民網云南頻道虎遵會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