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薪火照杏林——走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毛順卿和毛氏濟世堂
摘要:毛順卿、毛嘉誠父子和他們的毛氏濟世堂,將自己融入了新時代縣域經濟發展,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多次開展義診活動,為縣內貧困患者減免醫藥費。在新時代,毛氏濟世堂中醫文化守正創新,勃發更多生機。正如毛順卿老人在《黃帝內經白話解》序言中所寫:“岐黃之道,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
岐黃薪火照杏林
——走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毛順卿和毛氏濟世堂
記者 王振江 梁靈芝

毛順卿(右)與兒子毛嘉誠共同推進非遺保護工作。 記者 張 建 見習記者 孫 暢
8月26日清晨,在新蔡縣城東南一隅,一間古色古香的診室里,滿頭白發、精神矍鑠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醫藥百年老字號毛氏濟世堂第四代傳人毛順卿正在為患者把脈問診。86歲高齡的他,神情專注,眼睛炯炯有神。
這里是承載著五代人跨越百年行醫傳奇的毛氏濟世堂。
從宮廷秘方到現代專利、從鄉間診所到非遺殿堂,毛順卿用66年的堅守,詮釋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百年傳承
脫骨疽,現代醫學稱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發生于血管的變態反應性炎癥,導致中小動脈節段性狹窄、閉塞,肢端失去營養、出現潰瘍、壞死,是一種較頑固的血管疾病。罹患脫骨疽,患者肢體麻木、潰爛,痛苦不堪,要么接受保守治療,要么手術截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我們采用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等20多種治法,配合內服中藥、穴位注射、膏劑外敷等綜合手段治療脫骨疽癥,取得了比較理想的療效。”毛順卿的小兒子、毛氏濟世堂第五代傳承人毛嘉誠介紹。
1939年出生的毛順卿,5歲便隨祖父研習《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醫學古籍。他刻苦學習,在煤油燈下背誦《湯頭歌訣》的歲月里,早早掌握了家傳秘方的配伍精髓,也記住了造福鄉鄰的祖訓。1959年,毛順卿應征入伍,在福建空軍某部服役。因一次偶然的機緣,毛順卿獲得保送廈門醫學院深造的機會。20世紀80年代,毛順卿又赴上海中醫學院(現上海中醫藥大學)進修,系統地學習了中西醫結合的理論知識,成為部隊專職醫生。復員回鄉后,毛順卿重建毛氏濟世堂。
行醫多年,毛順卿將祖傳的“脫骨疽丸”改良為針對不同病程的丸、散、膠囊等劑型,除內服中藥外,還有針灸、熏洗和外用藥粉等治療。針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局部缺血、潰爛難題,毛順卿創造性地將祖傳膏劑與現代穴位注射技術結合,發明了穴位靶向注射療法,通過精準定位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將中藥制劑精準送達病灶,療效提升3倍以上(這項創新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被納入《中醫外治特色技術圖譜》)。至20世紀90年代,經毛順卿改良后的脫骨疽療法已經30多年臨床驗證,使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保肢率提高到92%,遠高于現代醫學的75%平均水平。
同時,毛順卿還系統歸納總結行醫經驗并寫成專著,供業界學者、醫者交流學習。他白天坐診治病,夜晚筆耕不輟,出版有《中醫脫骨疽癥醫叢》等專著。2024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毛順卿的著作《黃帝內經白話解》。這部927頁的學術力作以通俗語言解讀經典,將《素問》81篇原文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被河南中醫藥大學等院校列入教學參考書目。此時,毛順卿已經85歲。
從治療糖尿病足的生肌玉紅膏到改善微循環的通脈逐瘀湯,這些凝聚著毛順卿畢生心血的成果,讓古老的中醫藥在現代醫學語境下煥發新生。毛氏脫骨疽療法被納入《河南省中醫藥文化保護傳承工程》,相關文獻資料已由國家圖書館永久收藏;12個秘方中,有7項獲國家發明專利;其自研膏藥中,有5個獲國家“健”字號批文、2個獲“械”字號批文。2011年,毛氏濟世堂獲評“全國特色中醫”。2014年,毛氏濟世堂脫骨疽療法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4年6月,毛氏濟世堂相關診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疇。
桃李芬芳
“我們要好好掌握治病救人的本領,才能救治更多人!”毛順卿這樣告訴他的家人。
為此,毛順卿開始廣收門徒、悉心授藝,手把手教徒弟辨識藥材、炮制中藥、嘗湯藥、診脈,教他們治病救人的道理。如今,他的子女及多位徒弟自立門戶,分別在豫鄂皖三省開設診所,形成以新蔡為中心、輻射周邊的毛氏濟世堂診療網絡。
毛嘉誠的創新實踐,將毛氏濟世堂發展推進到新階段。2011年,這位退役軍人從零開始,學習中藥炮制,創辦濟世堂藥業公司。他與亳州中藥種植基地建立戰略合作,采用“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確保了36味核心藥材的道地性。針對傳統黑膏藥易過敏、藥效釋放慢的弊端,他研發出蜂蜜調制的新型膏劑,將藥物透皮吸收率從28%提升至50%。這項技術革新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更讓毛氏膏藥入選《河南省中醫藥創新產品名錄》。
在毛嘉誠的推動下,毛氏濟世堂還與省內多家三甲醫院合作開展臨床研究,探索中醫藥產業化發展路徑。最新數據顯示,采用“內服中藥+穴位注射+新型膏劑”綜合療法,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縮短40%,治療費用降低60%。
從零開始的還有毛嘉誠的妻子、毛順卿老人的助理劉杰。她嫁入毛家20多年,從認藥、抓藥開始學習,到護理住院患者,再到考取醫師證、精準開方,成為老人的左膀右臂。
更令人欣慰的是,毛氏家族內部涌現一批中醫才俊:4個子女均從事醫療衛生事業;孫子輩中有3名中醫藥大學生,其中1名博士在讀、1名已就職于北京市某醫院。
大醫精誠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有著濟世情懷的毛順卿和他的濟世堂,幾十年來先后救治了2萬多名患者。這些患者來自全國各地——湖北黃岡、河南周口、江蘇無錫、河北保定和天津……診室里掛著的一面面錦旗,每一面都在講述一個輾轉求生、悲喜交集的人間故事。
受益的不僅是外地患者,還有新蔡縣的群眾。毛順卿、毛嘉誠父子和他們的毛氏濟世堂,將自己融入了新時代縣域經濟發展,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多次開展義診活動,為縣內貧困患者減免醫藥費。他們在新蔡縣棠村鎮建立了中藥材種植基地,直接帶動300多名群眾脫貧。
在省、市、縣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毛氏濟世堂產業園項目被列入新蔡縣重點文化項目。毛氏濟世堂從一間鄉間診室走進了縣城,發展成為一個有30多名醫護人員,集治療、研發、生產于一體的醫療綜合體,有了自己的產業園、中藥生產基地和自治膏方生產線。國家有關部委還撥付了630萬元專項資金,為毛氏濟世堂建起了一座中醫展館。
“父親多次告訴我們,中醫藥不僅是醫術,更是文化根脈。我們有義務傳承好。”毛嘉誠說,“未來,我們還將設立毛氏中醫藥扶貧基金,將脫骨疽療法發揚光大,讓更多人受益。”
根植傳統沃土,沐浴著陽光生長。在新時代,毛氏濟世堂中醫文化守正創新,勃發更多生機。正如毛順卿老人在《黃帝內經白話解》序言中所寫:“岐黃之道,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守正不守舊,創新不忘本,方能讓千年國粹煥發出時代光芒。”

掃碼看視頻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