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新動能 釋放澎湃活力
摘要:以創新破題,不僅在于追求技術指標的突破,更在于切實解放生產力、賦能勞動力,讓創新能量在最需要的地方釋放,構建起有強大韌性與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胡喆
“十四五”期間,我國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科技和產業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創新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新質生產力正在全面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當前,我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到1.2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8%,接近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投入增加進一步激發了創新動能。
集齊船舶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投入商業運行、國產大飛機翱翔云天、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運營、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攜月壤而歸。創新驅動,使我們向一個又一個創新高地進軍。
“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中國創新的不斷突破,彰顯科技創新帶動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加快從量變到質變、從中低端到中高端、從追趕者到領跑者轉變。
創新潮涌,在于自立自強的決心能力。廣大科技工作者矢志創新、迎難而上,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事實證明,越是形勢嚴峻,越要增強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越要加速自主創新的進度和高度。
動能澎湃,在于人才活力的加速迸發。我國人力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畢業生每年超過500萬人。人才儲備為技術突破提供了堅實基礎,成為創新活動的源頭活水。
AI浪潮加速襲來,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也伴生著日益復雜的挑戰。
當前核心技術攻關的“硬骨頭”依然存在,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堵點尚未完全打通,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效率亟待提升,勞動者技能結構轉型的壓力日益凸顯。以創新破題,不僅在于追求技術指標的突破,更在于切實解放生產力、賦能勞動力,讓創新能量在最需要的地方釋放,構建起有強大韌性與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一代代奮斗者正是直面挑戰、攻堅克難,扎根創新沃土,一點一滴將夢想澆灌成現實的碩果。面向未來,更需清醒認識到創新攻堅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以創新精神持續發力,在創造真價值上久久為功。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