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人民醫院20分鐘微創術改寫康復時間表
摘要: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陳輝的帶領下,上報醫務科,啟動多學科響應機制:由神經外科牽頭制定手術方案;麻醉科手術部結合患者病情,量身設計局麻方案;出院時,黃老太太拉著護士的手,不停念叨著真是沒想到…… 據臨床數據顯示,采用該微創技術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僅7天,高齡患者康復率超95%。
駐報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邢小寶
近日,當90歲的黃老太太被家屬推進診室時,右腿無法動彈、右上肢抬舉無力的模樣讓人憂心忡忡。誰也未曾料到,這個由雙側額頂葉慢性硬膜下血腫引發肢體障礙的高齡老人,會在一周后迎來轉機——不僅能自主抬臂,還能穩穩邁出腳步。這是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創造的“奇跡”。
黃老太太被家人送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后,住進該院神經外科。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陳輝的帶領下,上報醫務科,啟動多學科響應機制:由神經外科牽頭制定手術方案;醫學影像科連夜完成頭顱CT三維重建,精準鎖定血腫位置;麻醉科手術部結合患者病情,量身設計局麻方案;檢驗科3小時內出具18項術前檢查報告,為手術安全筑牢防線。
“這么大年紀動刀子,風險能控制嗎?”面對家屬的顧慮,醫療團隊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溝通。醫生打開三維動畫,將“硬膜下血腫”比作“腦內積水包”,用“細針引流”的比喻解釋手術原理;陳輝拿著《手術同意書》,逐條講解20分鐘微創手術與傳統開顱手術的風險差異,以及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措施。“你們把每個細節都講透了,我們放心!”老人的兒媳簽字時的這句話,成為手術啟動的“綠燈”。
手術當天,直徑3mm的碎吸針沿著預設路徑直達患者血腫腔。局麻狀態下的黃老太太意識清醒,能配合醫護人員的指令輕微轉頭,監護儀上的生命體征始終平穩。
20分鐘后,淡紅色的血腫液被順利引出,創口僅如針眼大小。“傳統開顱手術需打開數厘米骨窗,對高齡老人創傷太大。” 陳輝介紹,微創技術不僅縮短了手術時間,更將感染風險降低了60%。
術后第三天,一個驚喜的變化出現了——老太太能自主抬起右腿;第七天復查時,右上肢肌力恢復正常,右下肢站立行走已穩當許多。頭顱CT顯示,硬膜下血腫較術前明顯減少,腦組織壓迫得到徹底解除。
“我以前拿東西都晃,現在能端水杯了!”出院時,黃老太太拉著護士的手,不停念叨著真是沒想到……
據臨床數據顯示,采用該微創技術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僅7天,高齡患者康復率超95%。黃老太太的康復之路,正是這組數據最生動的注腳。
責任編輯:侯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