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間的青春力量 ——80后“織女”李慧霞的非遺傳承之路
摘要:李慧霞的堅持,讓這門古老技藝在鄉村煥發新生,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指尖經濟”。破界創新 傳統技藝擁抱時尚 李慧霞深知,唯有創新才能讓老土布在現代社會立足。從初遇時的心動,到如今的傳承創新,李慧霞用十年光陰詮釋了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使命擔當。
記者 戚飛
在上蔡縣楊集鎮高岳村,傳承200余年的劉氏老土布紡織技藝,正通過一名80后女青年的努力,在新時代綻放出別樣光彩。李慧霞——這位從“門外漢”成長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織女”,用熱愛與創新,為古老紡織工藝注入青春活力。
非遺傳承 開啟經緯逐夢之旅
與老土布的初遇,成為李慧霞人生的轉折點。2018年的一天,在一家特產店,她被色彩質樸、紋理獨特的老土布制品深深吸引。指尖觸碰布料的瞬間,仿佛觸摸到歷史的溫度。得知老土布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純良開設傳習班后,她毅然拜師學藝,一頭扎進老土布紡織的世界。
李慧霞在紡線。
面對72道工序,李慧霞從最基礎的搓棉、紡線學起。紡線時,棉線粗細不均的難題曾讓她很苦惱,但她以“笨鳥先飛”的毅力,每天清晨便坐在紡車前練習,主動向老師傅請教技巧。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她終于能紡出均勻光滑的棉線。當梭子在織布機上自如穿梭,編織出精美圖案時,她深知,這僅是傳承之路的起點。
扎根鄉土 播撒技藝傳承的火種
掌握全套工藝后,李慧霞與師傅劉純良走進鄉村,舉辦技藝培訓。面對村民“又苦又沒前景”的質疑,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老土布的文化價值與市場潛力,將復雜工藝拆解成簡單步驟,手把手教學。在一個村子常常一待就是數天,直至村民熟練掌握。
李慧霞在織布。
許多農村留守婦女通過學習老土布紡織,不僅實現居家就業、增加收入,更重拾自信。李慧霞的堅持,讓這門古老技藝在鄉村煥發新生,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指尖經濟”。
破界創新 傳統技藝擁抱時尚
李慧霞深知,唯有創新才能讓老土布在現代社會立足。她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服裝設計、圖案設計,將傳統吉祥紋樣與現代簡約風格結合,為老土布注入時尚基因。改良后的老土布服裝,既保留天然質樸的質感,又融入現代剪裁,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創意家居用品系列,從抱枕到保健枕,以環保舒適的特性和獨特設計,成為市場新寵。
從初遇時的心動,到如今的傳承創新,李慧霞用十年光陰詮釋了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使命擔當。在經緯交織的時光里,她不僅延續了老土布的千年文脈,更讓傳統技藝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煥發蓬勃生機。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