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疾控局:踏青游玩 警惕蜱蟲叮咬
摘要:健康提示指出,蜱蟲作為重要病媒,可傳播細菌、病毒、寄生蟲等40余種病原體。專家強調,發現蜱蟲叮咬切勿硬拽,應先用酒精麻痹蟲體,再用消毒鑷垂直拔出頭部,若殘留口器需及時就醫處理。如果被叮咬后出現發熱、乏力等癥狀,也要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蜱蟲叮咬史。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顧天成)初夏時節,草木蔥蘢,一些公眾利用閑暇時光到戶外踏青露營。然而,潛伏在草叢中的蜱蟲,是威脅公眾健康的重要隱患。國家疾控局日前發布健康提示,提醒蜱蟲叮咬可傳播多種致命疾病,需提高防范意識,掌握科學應對方法。
每年4至9月是蜱蟲相對活動頻繁期。當宿主經過時,蜱蟲會以“搭便車”方式附著人體,偏好在皮膚薄弱處如頭皮、耳后等部位寄生。
健康提示指出,蜱蟲作為重要病媒,可傳播細菌、病毒、寄生蟲等40余種病原體。除局部皮膚炎癥外,可引發萊姆病、森林腦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疾病,給人類健康和畜牧業發展帶來危害。
蜱蟲長什么樣?蜱蟲一般呈紅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時體積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飽血后的蜱蟲如黃豆粒大。蜱蟲的活動范圍不大,一般為數十米。
戶外活動和露營時如何科學防范蜱蟲?中國疾控中心有關專家建議,露營應避開灌木草叢,選擇干燥開闊區域,帳篷周邊需徹底清理,鋪設防潮墊形成物理隔離;穿著淺色光滑面料長袖衣褲,扎緊領口袖口,佩戴帽子及全包式鞋履,最大限度減少皮膚暴露;使用含避蚊胺、羥哌酯的驅蟲劑噴灑衣物裝備(嬰幼兒慎用),帳篷外圍需重點處理形成防護帶;每2小時檢查身體隱蔽部位,寵物毛發需重點排查,回家后立即沐浴并高溫清洗衣物。
專家強調,發現蜱蟲叮咬切勿硬拽,應先用酒精麻痹蟲體,再用消毒鑷垂直拔出頭部,若殘留口器需及時就醫處理。如果被叮咬后出現發熱、乏力等癥狀,也要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蜱蟲叮咬史。畜牧部門提示,定期為寵物、家畜驅蟲可降低人畜共患病風險。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