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報:私車豈能公養
摘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越往后越嚴,擦亮監督“探頭”,創新監督方式,將大數據、信息化等科技手段融入監督,精準辨識各種私車公養新變種,讓私車公養者不僅無便宜可占,還要承擔起違規違紀的后果。
近日,媒體公布了湖南省江華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華私車公養案。劉華利用管理縣“三非”辦公車加油卡的職務之便,管卡“吃”卡,以“公用”之名,揩公家油,最終受到黨紀懲處。該案例再次警示黨員干部,不能私車公養,公私一旦混淆,必然在“車輪上”栽跟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車私用”等違規違紀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私車公養等“車輪上的腐敗”隱形變異問題禁而未絕,仍有個別人在出行問題上想盡辦法揩公家的油,改頭換面、花樣翻新的新情況頻頻出現。有的借公務車加油之機,采取“連槍”的方式實現私車加公油;有的將私家車包裝成公車,洗車、“美容”等養車費用由公款統一買單;有的打著租用或借用的旗號私車辦“公事”,為私人服務。凡此種種,私車公養無論披上什么樣的“隱身衣”,本質上都是化公為私、以公謀私。
私車公養的戲法不斷上演,路數不斷改變,加大了公車管理的難度,唯有從嚴規范管理,才能讓公車在陽光下運行,起到其應有的作用。車改前,我國的公務用車一直實行實物供給制度。為從嚴規范公車管理,自2014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后,先后出臺《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中央國家機關所屬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管理辦法(試行)》等多項制度,公車使用的制度“籬笆”越扎越緊。然而,一些人之所以仍敢頂風違紀貪小利,甚至有的還以能“占公家便宜”為有能耐有本事,重要原因就是“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思想以及僥幸心理在作祟。
私車公養的危害不容小覷,雖然金額往往不高,卻與廉潔出行的目標背道而馳,加重了公共財政負擔,讓公車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不僅會助長一些黨員干部公權私用、公私不分的特權思想,更會損害黨的形象和公信力,必須從嚴查處,決不能放任其愈演愈烈。
遏制私車公養,需要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堵塞監管漏洞,嚴格落實公務用車使用管理等制度規定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越往后越嚴,擦亮監督“探頭”,創新監督方式,將大數據、信息化等科技手段融入監督,精準辨識各種私車公養新變種,讓私車公養者不僅無便宜可占,還要承擔起違規違紀的后果。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