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經濟觀察|“品質”+“破圈”,國產電影與觀眾實現“雙向奔赴”
摘要:石川說,“影院可根據所在地域觀影偏好自行排片,一些小眾電影和文藝片也可獲得更多的放映機會。” 當然,電影市場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影片質量是否“夠硬”。“未來,我們仍要進一步培育中小體量的影片類型題材,提升中國電影市場的內容活力和類型多樣性。
新華社上海12月28日電(記者程思琪、王默玲)2023年的電影市場可謂亮點頻出,異彩紛呈。不論是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的國產影片,還是霸占排行榜前十位的影片,都讓人們對今年電影市場的優異表現印象深刻。票房和口碑皆有收獲的背后,離不開國產電影市場的沉淀與拓展。
電影票房已經突破500億元 國產片市場正在加速回暖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11月13日,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其中國產影片票房417億元,占比達到83.4%。截至目前,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我國年度票房已突破540億元。
“從目前票房成績單可看出,幾大檔期貢獻了主要的票房成績。其中暑期檔和春節檔無疑是表現最出彩的。”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介紹,“超級檔期+超強影片”形成了顯著的虹吸效應。春節檔票房以超67億元的成績排在影史第二,《滿江紅》《流浪地球2》票房都超過40億元,而暑期檔則帶來更大驚喜,《消失的她》《長安三萬里》《孤注一擲》等多部影片持續“高位接棒”,最終暑期檔以超200億票房收官,刷新我國影史暑期檔票房、場次、人次等多個紀錄。

12月23日,觀眾在上海一電影院排隊入場觀影。新華社記者 程思琪 攝
無論是兼具懸疑和喜劇元素的古裝大片《滿江紅》,還是繪就恢弘大唐風貌和詩人群像的動畫《長安三萬里》,亦或是科幻感十足的《流浪地球2》,又或者聚焦網絡詐騙的《孤注一擲》……大批優質國產電影的涌現,讓萬千觀眾直呼“過癮”。在觀眾口口相傳的帶動下,國產影片的票房和口碑評分實現了同步上漲。
“我國電影票房正在擺脫對頭部影片的過度依賴。”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張斌說,“‘腰部’影片發力形成新的市場熱點,大制作的頭部影片和中小成本影片票房比例愈發均勻。”
而一系列利好舉措也為電影市場回暖提供助力。為支持電影行業發展,財政部、國家電影局聯合發布公告稱,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免征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此外,國慶檔期間,票補策略“重出江湖”,不少購票平臺推出國慶檔新片19.9元起特惠購票的宣傳。
國產電影與觀眾如何實現“雙向奔赴”
從現有數據來看,今年電影票房前十名均為國產片,且單片票房均超過10億元。如此亮眼的“成績單”,得益于中國電影與觀眾的“雙向奔赴”。
——國產影片質量“穩定輸出”,觀眾用腳投票。電影工業化進程的大步邁進令國產影片質量“穩定輸出”。以《流浪地球2》為例,制作團隊邀請20位科學顧問組成專家團隊。僅科幻類主題場景就搭建了102個,場景展開面積超過90萬平方米。“電影工業化不僅是視覺特效的提升,還包括對劇情設計、分鏡腳本、音樂、學科知識等各個環節的打磨和鉆研。”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說。
——題材多樣化。在石川看來,電影創作者關注熱門事件、熱門人物進行類型化創作正在形成趨勢。“而將古典故事與當代元素二次融合,也更易獲得觀眾的‘情緒認同’。比如《長安三萬里》雖是傳統歷史故事,但本質卻非常契合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理念,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石川說。
——短視頻“破圈”,影片宣傳“加速度”。今年夏天,短視頻平臺上一些熱門詞條快速提升了《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的熱度。片方通過線上宣傳與觀眾“玩梗”互動,成功利用短視頻矩陣推動票房的長線增長。張斌發現,短視頻平臺正成為影片宣發的重要途徑,今年的電影票房和口碑雙贏,得益于短視頻平臺為觀眾反向自發傳播提供渠道。

12月23日,觀眾在上海一影院內的取票機前掃碼取票。新華社記者 程思琪 攝
耕耘市場土壤 以良性生態促產業成長
伴隨短視頻、網絡直播、豎屏微短劇等產業的擴張增長,電影產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市場挑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并習慣于在移動端上觀看電影。
石川說,若要保持線上線下電影產業同步發展,還需要在電影網絡化運營機制建立、周末檔培育和提升影片內容質量等多個環節發力。
“一直以來,我國電影票房基本集中在幾大檔期。”張斌說,“未來可以重點扶持培育周末檔,將更多優質影片放在日常時段放映,進而擺脫對重點檔期的過度依賴,形成常態化、可循環的觀影習慣。”
近日,中國電影分線發行模式正式啟動,24部影片完成分線發行簽約。“相較以往的發行模式,院線發行給予片方和院線更大的自主選擇權。”石川說,“影院可根據所在地域觀影偏好自行排片,一些小眾電影和文藝片也可獲得更多的放映機會。”
當然,電影市場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影片質量是否“夠硬”。“未來,我們仍要進一步培育中小體量的影片類型題材,提升中國電影市場的內容活力和類型多樣性。在保證‘量’的基礎上,發行、放映、內容、營銷、評價機制都要提供和搭建差異化的市場模式,從而實現電影市場的精準觸達、有序發展。”張斌說。
參與采寫:沈星月(實習生)
鳴謝:上海電影博物館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