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丨把塞罕壩“打包”進行李箱
摘要:于士濤是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也是林場第三代務林人。 第一次來到塞罕壩,00后王岱敬發現這里與想象中的大不相同,通過拍攝,她對塞罕壩精神也有了更多理解,“塞罕壩精神鼓舞著我,繼續追夢?!?/p>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出品,現代快報+制作的“探尋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第二季)”系列短視頻燃情上線。30位頂流推薦官連麥互動,30個青青學習團沿著“大國重器”“綠水青山”“全面小康”“文化傳承”四條線路,沉浸式打卡學習,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本集短視頻沿著“綠水青山”學習線路,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了解這片林海背后的故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摘要】
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連麥頂流】
本集頂流推薦官:
陳彥嫻 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一代務林人、“六女上壩”主人公之一
以前大家不太知道塞罕壩,我們幾代務林人用半個多世紀,在這里種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2017年,我作為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代表,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領回“地球衛士獎”,感覺特別驕傲!
年輕朋友們,歡迎你們走進這片林海,感受“綠色奇跡”,把塞罕壩“打包”,裝進你們的行李箱吧!
【青青學習團】
團長:
于士濤 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三代務林人
團員:
關秉澤 河北師范大學學生
王岱敬 河北師范大學學生
王雪彥 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

【本集介紹】
青青學習團在團長于士濤的帶領下,來到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他們在塞罕壩精神發源地、百萬畝林海起源地尚海紀念林打包了土壤,在風景如畫的七星湖濕地公園打包了清澈的水,還在海拔約1900米的月亮山上,帶上了“天然氧吧”的優質空氣。在這處綠水青山中,學習團感受到塞罕壩人60年來將荒原變林海的決心。
于士濤是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也是林場第三代務林人。林場是他的家,樹苗就像他的孩子。在七星湖濕地公園里,他停下腳步和游客說起這里的生物,如數家珍。于士濤說,如今,塞罕壩二次創業,加快綠色發展步伐,每年提供的物質產品價值和生態服務價值達到155.9億元,真正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我們共同期待,‘美麗高嶺’之上,綠色發展之樹更加繁茂,創造新的‘綠色奇跡’。”
22歲的關秉澤是河北承德人,盡管不是第一次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但他還是被眼前的浩瀚林海震撼,在這里他感受到一代代塞罕壩人的堅守,“我想把塞罕壩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第一次來到塞罕壩,00后王岱敬發現這里與想象中的大不相同,通過拍攝,她對塞罕壩精神也有了更多理解,“塞罕壩精神鼓舞著我,繼續追夢。”
作為林場的一名職工,王雪彥感覺非常自豪,同時也感受到重任在肩。她說,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塞罕壩,為“綠色地圖”增光添彩。
現代快報+記者 于露 高霞/文 唐家語/設計
責任編輯:尹媛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