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之愛 只為家國
摘要:劉欣說,“除了美食美景,開封還有非遺、書畫、成語、宋詞等這些取之不盡的歷史文化寶藏。“講好黃河故事,就要講好陶瓷故事、講好三彩故事,它是最具國際化語言的文化符號。”
編者按
喜迎國慶佳節,厚植家國情懷。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或是“一帶一路”的建設者,或是工藝美術大師,或是景區講解員……他們立足崗位,把滿滿的愛國情懷化為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以不平凡的業績向世界展示中國進步、中國精神,向世人介紹中國文化、家鄉之美。在國慶節到來之際,本報記者走近他們,以期從他們的視角,來看一看美麗中國、可愛家鄉的模樣。
工程師冉賢賢:“河南制造”讓世界互聯
冉賢賢在海外工作間歇中,錄制視頻表達對祖國的愛。李君 攝
□本報記者 王平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烜
9月30日,記者與身處土耳其的許繼集團柔性輸電分公司電氣工程師冉賢賢連線時,他正與同事一起,在土耳其凡城600兆瓦背靠背換流站,對換流閥及控制保護核心設備進行檢測。
“凡城600兆瓦背靠背換流站項目填補了土耳其電力市場上直流技術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這一項目采用中國的設計制造標準,是中國技術和標準‘走出去’的有益嘗試。”冉賢賢介紹,拿下這個大單,也意味著許繼在國際化、全球化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2017年6月,許繼集團成功中標土耳其凡城600兆瓦背靠背換流站工程,提供換流閥等核心設備,合同金額近億元。從那時起,冉賢賢就常常奔波于工程現場,負責換流閥及閥控設備的安裝指導、系統調試、運維人員的技術培訓等工作。去年,冉賢賢回國探親,兩歲多的兒子一直重復著一句他聽不懂的話,經過家人的翻譯才知道,那句話是“手機上的爸爸”。
在凡城工程現場,中方工作人員每天面對的是艱苦的工作環境。冉賢賢記得,兩年前的冬季,當地最低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員工們冒著嚴寒和風雪,克服凍土期的影響,堅持現場施工,保障了工程進度。
艱辛付出帶來滿滿收獲。讓冉賢賢開心的是,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9月28日,土耳其凡城600兆瓦背靠背直換流站順利完成大負荷試驗,許繼集團柔性輸電分公司提供的所有換流閥設備運行狀態良好,標志著土耳其凡城背靠背換流站已具備試運行條件。
“做好海外工程,不僅僅是個人的工作,更是在捍衛中國企業的榮譽、彰顯河南企業的責任擔當。”冉賢賢說,他和同伴們將全力把凡城項目建設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亮點工程。
青年教師劉欣:用短視頻展示家鄉之美
劉欣正在拍攝短視頻。龔硯慶 尹杰 攝
□本報記者 龔硯慶 本報通訊員 尹杰
巍峨的龍亭大殿,精美的盤龍石雕,大氣的迎賓儀式表演……這是系列中英雙語短視頻《成語里的開封》中的鏡頭。9月30日,視頻主創劉欣說:“我們準備在今年國慶期間發布,讓更多中外網友看到開封的歷史和現在!”
今年25歲的劉欣是開封市成龍外語學校的一名英語教師。5年前,思鄉心切的他回到家鄉投身教育事業。課余時間,劉欣拍攝創作了多部中英雙語短視頻向世界推介開封。特別是他和學生一起出鏡拍攝的英語系列視頻《向世界講好開封故事》,介紹開封著名景點與歷史文化,效果很好。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喜愛唱歌的劉欣還和同事編創了RAP曲風的中英文音樂視頻《汴梁頌》和《千年古城我的家》。“美譽享華夏,八朝帝都城。歷經千年史,古今有盛名。滿城盡帶黃金甲,香飄四溢唱菊頌……”他們把菊花文化節、城摞城遺址等開封歷史文化元素打包裝進短視頻,歌曲迅速唱紅網絡。
今年暑假,劉欣組織指導學生編創雙語短視頻參加中韓友好城市影像作品征集大賽活動,展示開封非遺文化的短視頻《與千年歷史牽手》,從千余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秀獎。
前不久,劉欣又聯手在開封留學的國外友人,帶領學生一起創作《成語里的開封》雙語系列視頻,向世界展示“以古聞名以新出彩”的開封和成語文化精華。視頻中,開卷有益、鐵面無私、兩袖清風……這些與開封有關的成語,結合當地美景、美食、文化、歷史,以新媒體形式重新演繹,令人耳目一新。
“越了解家鄉,就越愛她。”劉欣說,“除了美食美景,開封還有非遺、書畫、成語、宋詞等這些取之不盡的歷史文化寶藏。我會繼續創作好看的短視頻,讓更多的人看見開封,了解河南,愛上中國!”
工藝美術大師郭愛和:三彩就是我們的黃河故事
郭愛和正在創作三彩陶工藝品。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走進“網紅打卡地”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126986個黃土色三彩陶瓷單元組成的陶瓷藝術作品《云帆》吊頂,奔涌在大廳上空,這是郭愛和創作的又一個“地標”。但作為一名在黃河沿岸出生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他的心中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黃河文化的地標是什么?”
郭愛和1986年從洛陽師專(洛陽師范學院前身)畢業,他是工藝美術班首屆8名畢業生之一。三彩與壁畫結合,是他一生的藝術追求。
在學校大門兩側,郭愛和在1987年建起一對三彩壁畫,至今仍是洛陽師范學院幾十萬名畢業學子對母校的溫馨記憶。
漸漸地,他感受到:三彩不就是黃河文化的地標嗎?但三彩要被今人所接納,勢必要融入當代文化語境。
郭愛和與他的團隊不斷琢磨、試驗,從傳統“唐三彩”的單一色彩單一工藝,豐富到如今超過1000種色彩,工藝有了質的提升。
2010年,由他領銜為上海世博會河南館創作了一幅《國之中·城之源》壁畫。這幅三彩壁畫長25.85米、寬3.32米,主體背景將孕育中華文明的黃河,以豐富多彩的釉色表達,并融入南陽獨山玉雕刻、汝瓷、鈞瓷、伊川青銅器鑄造這些中原技藝。壁畫的藝術張力,讓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黃河文化的博大和悠遠。
郭愛和有了名氣,各種榮譽紛至沓來。但一個新的疑問又浮現在他的心中:“如何讓黃河文化觸手可及?”
隨著思路延伸,他嘗試著將三彩融入日常生活器物之中,于是誕生了三彩腕表、三彩日歷、三彩花器、三彩茶器、三彩擺盤等文創產品。
如今,作為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的郭愛和,作品常被作為“國禮”送給駐華外交機構和國際友人,也被世界各地多個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講好黃河故事,就要講好陶瓷故事、講好三彩故事,它是最具國際化語言的文化符號。”郭愛和說。
南太行講解員李孝蘭:誰不說俺家鄉美
李孝蘭為游客講解郭亮掛壁公路的來歷。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代娟
“奇峰峭石立山巔,清風輕拂欲飄然。姿態迥異盈靈氣,恰似萬仙臨凡間——這首詩描述的正是新鄉南太行的萬仙山。”9月30日上午,在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萬仙山景區絕壁長廊,講解員李孝蘭正在飽含深情地為來自廣東的游客講郭亮掛壁公路的來歷。
不僅現場講解,愛攝影的李孝蘭還喜歡用手機記錄美景。受一名大V主播游客的鼓勵,她開始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短視頻甚至直播,吸引更多的粉絲走進南太行。
讓李孝蘭沒想到的是,剛運營沒多久,一條關于“郭亮村村民純手工在絕壁間開山鑿洞”的視頻播放量便達近百萬,人們被掛壁公路背后的故事感動了,紛紛留言點贊:“真想去看看!”“中國人的精神,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多年前,李孝蘭第一次接待的外賓是一群東南亞留學生。置身于雄險壯闊的太行山中,尤其是在穿越掛壁公路時,他們被深深震撼,無不贊美中國的壯美山河和中國人的精神。在參觀中華影視村郭亮村時,愛唱豫劇的李孝蘭還現場為游客唱了一段在此拍攝的豫劇電影《倒霉大叔的婚事》選段,向大家展示豫劇的魅力,贏得了人們的鼓掌和贊嘆。
26歲的李孝蘭,還是一名紅色教育講解員。“身處大美太行,推介家鄉美景的同時,也能和游客一次次重溫太行人戰天斗地的精神。”李孝蘭自豪地說:“誰不說俺家鄉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南太行,了解河南,我何其有幸!”
洛陽市“90后”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結合歌舞、豐收、牡丹花、鳳凰舞龍等民俗剪紙元素,創作出“歡慶國慶”主題剪紙作品,展示傳承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黃政偉 攝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