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創新數智治理 建設高水平應用型高校 ——第八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分論壇側記
摘要:在第八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融合創新:數字新基建融通應用型高校創新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新技術發展提速將重塑教育、行業發展模式。 在西交利物浦大學教育前沿院院長張曉軍看來,產教融合的目的是育人,打造教育生態是根本,而產教融合的出路在教育創新。
記者 耿楊揚 見習記者 殷瑞杰
魅力天中,群賢畢至,大師薈萃,論劍中原。11月25日,第八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系列分論壇拉開帷幕。與會嘉賓在交流研討中凝聚共識,一致認為新時代產教融合發展必須以前瞻性的布局,加速數字化轉型,打造創新教育生態,服務新格局,邁出新步伐。
對標立標 爭創一流發展格局
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推動應用型高校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第八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對標立標:開創應用型高校發展新思路”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主題各抒己見。
“新一輪評估要堅持問題導向,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的分類評價,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副主任李智認為,要明確立德樹人導向,聚焦教學改革目標,實施科學合理的評估分類,積極開拓創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評估方式。
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朱泓圍繞新一輪高校評估工作的方案設計與實施要點,提出要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新需求,夯實本科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準確把握評估工作的重點,引導高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
“爭創一流的發展格局,走出一條內涵式發展的新道路,讓每所應用型高校都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的高水平建設之路。”寧波工程學院原黨委書記蘇志剛從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構建面向行業企業參與的治理體系等方面闡述了應用型高校發展路徑。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衢州學院、常熟理工學院作為新一輪審核評估試點高校,結合各自院審核評估情況、評估體會、反饋意見與參會人員進行交流分享。
數智治理 引領智慧高校變革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數字化學習方興未艾,引發教育方式多層面變革。在第八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數智治理:賦能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分論壇上,各位嘉賓聚焦信息技術開辟高校治理新格局、新階段應用型高等教育新方位等話題進行熱烈交流。
“智能化的產教融合是一個新平臺,在這里教育、人才、科技、產業、信息等要素,將會實現更加充分和廣泛的集聚融合互生共享。”黃淮學院院長劉先省圍繞數字化學習、教育方式變革及大學形態重構新方向三個方面,分享了黃淮學院在數字化治理方面的經驗做法。
“高校需要建設新設施,不斷強化數字科技發展的基礎,擁抱數字科技的思想和優勢,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決策。”廈門大學高等教育質量與評估研究所所長史秋衡認為,建設高質量的智慧校園,必須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構建高校新時代數字治理和決策的中國模式。
四川輕化工大學校長庹先國表示,高校要以創建特色產業學院和新型研究機構為突破口,以數字化手段打通價值鏈,以產業鏈為紐帶,促成跨學科鏈式交叉融合,實現特色優勢學科與行業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共贏。
黑龍江工程學院校長付曉飛從應用技術大學發展演進、發展定位、發展路徑三個維度對《新時代應用技術大學發展方略》進行了深刻論述。
論壇上,來自高校、企業多位嘉賓,圍繞數智治理驅動應用型高校創新融合發展,從黨建、新工科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人才培養方式變革、教育信息化發展等維度分享了創新案例。
融合創新 打造全新教育生態
依托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教育信息化已步入智慧教育建設與發展的新階段。在第八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融合創新:數字新基建融通應用型高校創新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新技術發展提速將重塑教育、行業發展模式。
“5G技術充分利用其特點和優勢,為教育行業帶來多形式、個性化、更高效的升級轉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所長曹薊光表示,利用數字化技術,探索新的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方式,是促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和前提。
如何解決科研、培訓、招生等階段精品課程無法復制的難題?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院長張輝以《數字時代的大學演變》為題,創造性提出基于數字化、模塊化的教學體系的構建。“新階段的教學模式正如拼積木,能成功實現‘私人定制’的課程和教學方法。”
在西交利物浦大學教育前沿院院長張曉軍看來,產教融合的目的是育人,打造教育生態是根本,而產教融合的出路在教育創新。
“基于騰訊在AI、云計算、區塊鏈、電競等領域的技術積累與豐富應用場景,騰訊產業互聯網學堂通過持續的人才培養助力各行業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騰訊云教育總經理錢栩磊以騰訊教育產教融合歷程、產業人才生態庫建設為例,提出了以人為本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的觀點。
來自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重慶財經學院、神州數碼信創職業教育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創新案例分享。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