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汲灘鎮出現的大量飛蟲不是“漲水蛾”,原來是它
摘要:她說,經過判斷,這些飛蟲是蜉蝣。記者了解到,蜉蝣的稚蟲在水中要經歷10-50次蛻皮,有的升到水面,有的爬到石塊或植物莖上,通過羽化,進入蜉蝣特有的陸生、有翅、亞成蟲階段。
蜉蝣資料圖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劉瑞朝
8月14日晚上,鄧州市汲灘鎮出現大量飛蟲!有人說這種蟲子叫做“漲水蛾”,標志著會有大暴雨的發生!是真的嗎?汲灘鎮驚現大量飛蟲的短視頻,在網上不脛而走,引起了廣大民眾的關注和擔憂。15日晚,記者從前往現場勘查的鄧州市森防站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根據研究現場遺留的飛蟲尸體,判定這些飛蟲不是飛蛾,而是蜉蝣。
【調查】鄧州出現的是“漲水蛾”?現場勘查結果是蜉蝣
8月14日晚,在關于“漲水蛾”的短視頻里,記者看到,一處大橋附近,飛蟲密密麻麻,在燈光的照射下,有在空中亂飛的,有落在地上的,乍一看厚厚的一層。
突然出現的大量飛蟲,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猜疑。有網友說,感覺是正常自然現象;也有網友說,這應該是下大雨前的預兆,應該做好防范;多數網友說,看到這么多飛蟲,有種不好的預感。
鄧州市森防站站長李俊紅說,由于那條短視頻的快速傳播,15日晚上,他們趕到現場后,發現當地已經有不少人在橋面上等待,希望能看到短視頻里那種飛蟲亂飛的壯觀場面。不過,一直到晚上8時30分許,現場民眾所期待的飛蟲扎堆的場面也沒有出現。
15日晚的橋面已經被清理,不過還有一部分飛蟲的尸體殘留在橋面上。李俊紅現場傳給記者一些飛蟲尸體的照片。這些飛蟲的腹部是黃色的,翅膀白而薄,幾近透明。她說,經過判斷,這些飛蟲是蜉蝣。
“附近有一條河流,水質還很好。”她說,蜉蝣在生物學上被稱為環境指示生物。它出現得越多,說明該地的水質越好。
經過和現場居民的交流,他們說,這種現場并不算罕見,前兩年就發生一次。這是正常現象,大家完全不必擔心。
【科普】成蟲生命僅幾小時,為最原始的有翅昆蟲
那么,相信大家都想了解,蜉蝣是什么生物?蜉蝣,聽起來很熟悉,但講起來,不一定都了解它的習性和樣態。其實,和鱷魚一樣,蜉蝣可以稱為活化石了。它是一種原始而美麗的昆蟲,起源于石巖紀,距今至少2億年歷史,是最為原始的有翅昆蟲。蜉蝣和蜻蜓目可同分為古翅次綱,翅膀不能折疊,體型細長而柔軟。
這種小蟲子,很早就進入中國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詩經》有一篇專講蜉蝣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大文豪蘇東坡的《前赤壁賦》里,也有蜉蝣的身影:“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把渺小的蜉蝣放到廣闊的天地之間,以映襯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漫長。所謂,“蟪蛄不知春秋”,“夏蟲不可語冰”,“蜉蝣不知朝暮”。有種說法是,蜉蝣朝生暮死,生命極為短暫,僅有幾小時。
業內專家說,蜉蝣在成蟲期是不進食的,所以對人類和農作物都沒有危害,大家可以放心。
記者了解到,蜉蝣的稚蟲在水中要經歷10-50次蛻皮,有的升到水面,有的爬到石塊或植物莖上,通過羽化,進入蜉蝣特有的陸生、有翅、亞成蟲階段。
在短暫的幾個小時內,蜉蝣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交配上,所以才有了朝生暮死的說法。蛻皮、練習飛行、戀愛、交配、產卵,忙碌的一生,濃縮在短暫的時間內,才形成了短視頻里震撼的場面。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