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竹溝紅色文化研學小分隊在行動
摘要:一提起自家的李氏家族,李玉海先生的眼中似乎有光,“要是想要充分了解李氏家族的革命斗爭史,講上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提到,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為李在初(又名李長久)的革命烈士,曾在部隊中擔任應急教導員,在一次戰斗中腿部中彈,最后只能不幸截肢,雖然國家對于殘疾軍人有補助,但是...
駐馬店網訊(記者 張士君 通訊員 劉夢夏)在竹溝鎮,幾乎山山埋忠骨,家家有參軍,戶戶有烈士,村村有故事。為深入了解竹溝的紅色革命歷史,日前,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黃淮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竹溝紅色文化研學小分隊在竹溝鎮采訪了李玉海,并從中了解到了竹溝深厚的紅色歷史。
黃淮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竹溝紅色文化研學小分隊在竹溝鎮采訪了李玉海同志
據李玉海先生講述,他雖然沒有入伍,但他的外祖父一輩都曾經上過戰場。一提起自家的李氏家族,李玉海先生的眼中似乎有光,“要是想要充分了解李氏家族的革命斗爭史,講上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提到,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為李在初(又名李長久)的革命烈士,曾在部隊中擔任應急教導員,在一次戰斗中腿部中彈,最后只能不幸截肢,雖然國家對于殘疾軍人有補助,但是李在初只領了3次補助,就再沒領過……李在初老先生認為在戰場上受傷是光榮的象征,是戰斗的勛章,怎能為此拿國家的錢?還有更多的人比他更需要這筆錢!
新四軍連長李華堂,即使被反動勢力剝皮挖眼剜心也寧死不屈;年僅21歲便犧牲的李畔林,是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并開拓革命事業的人員之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讓在場的同學們無不動容。李玉海先生在最后提到了“竹溝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甘于奉獻的犧牲精神、不畏強暴的革命精神、根植人民的公仆精神、共同進退的合作精神、殫精竭力的拼搏精神,并以此勉勵當代青年,要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以頑強的斗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