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成功“太空漫步”,中國航天更進一步
此次航天員在空間站首次出艙成功,標志著中國的“太空漫步”之旅逐漸進入實用階段。
7月4日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順利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航天員首次離開空間站在“太空漫步”,并安全返回,這在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史上,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前,我國的“太空漫步”是處于技術摸索階段。2008年,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將中國人的足跡首次印進寥廓而深邃的星空,為我國的航天探索邁出重要一步。從神舟七號的“蹣跚學步”,到此次航天員在空間站首次出艙成功,標志著我國的“太空漫步”之旅開始逐漸進入實用階段。
這次出艙任務中,配合航天員完成出艙任務的機械臂備受關注。因為有了神奇強大的機械臂協助,航天員不需要復雜而風險大的噴氣機動裝置,就能任意抵達任務所需位置。因此,此次任務中機械臂可謂居功至偉。
但空間站的組裝任務,除了借助機械臂,航天員的“太空漫步”,也必不可少?,F實中,組裝、維護大型航天器,例如大型空間站、太空望遠鏡,甚至是未來前往其他行星的深空載人飛船等,都離不開“太空漫步”。畢竟,很多航天設備的設計,都是基于人體工程學,而不是粗笨的機械。而目前的機械,也無法完全替代人類進行工作。
比如,國際空間站不同艙段外部有額外的連接管線,因為安全、體積等問題,這些管線不便從對接通道內走,只能在外部連接。這就需要航天員通過出艙工作來完成。此外,空間站在非氣密區域有電池組、儲氣瓶以及各種暴露實驗裝置等,這些裝置的安裝、更換、維護也需要出艙活動來完成。
事實上,在此前人類完成的航天任務中,從阿波羅登月到搭乘航天飛機去維修哈勃太空望遠鏡,再到建造國際空間站和各種科學實驗,主要都是通過出艙“太空漫步”。而人類在太空出艙,其本身就是一種勇氣,是航天探索的精神象征。
此次出艙任務中,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太空環境的惡劣,不只有無法呼吸的真空,還有巨大的溫差。在空間站的向陽面,陽光直射下的溫度可能高達150攝氏度,而在背陰面又能冷至零下100攝氏度以下。而且,太空也沒有臭氧層等保護,各種有害輻射“長驅直入”。因此,艙外航天服需要抵御惡劣環境,為航天員提供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
不僅如此,由于真空本身無法對流和傳導熱量,密封的航天服也無法透氣,因此,航天服的溫度控制也是關鍵。而在真空環境中,厚實的艙外航天服就像一個高壓的人形氣球那樣脹氣撐著,如何保持足夠靈巧的活動能力也很考驗科技水平。
此外,由于航天員的每次“太空漫步”,往往都是連續工作好幾小時,因此艙外航天服必須有飲水和進食功能,同時還得處理航天員的內急等問題。未來,在某些任務中,航天員更有可能需要連續在艙外停留24小時以上,這就對艙外航天服的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航天員此次圓滿完成出艙任務,意味著我國已經在艙外航天服、核心艙機械臂、艙外維修與輔助工具、天地通信系統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這“太空漫步”的一小步,其實是中國航天事業更進一步的象征。今后,我們必將見證更多航天探索壯舉,也讓我們滿懷信心,期待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美好未來!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