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視角:標簽化的利與弊
摘要:其實,標榜自己沒有標簽,也是一種給自己打標簽的行為,圈層文化滲透下,貼標簽成了彰顯自己大有不同、套路別人的慣用伎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與其標簽化別人,不如禪定靜思,見真人、說真話、出彩真己。
付珂敬 趙福濤
現實生活中,熱衷給自己或者給他人貼標簽的人群可真不在少數,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貼上標簽后引起的,故稱為“標簽效應”。
我們在談及某一個人的時候并不是因為我們有多了解這個人,甚至都沒有接觸過這個人,但在輿論紛雜、信息量爆炸的大環境下,焦躁的我們有時候受到首因效應的影響,不愿意多一些質疑的聲音,固執地認為他就是什么樣的人,而后的交往也放棄了卸下防備及偽裝。交往中并不是兩個真實的人在加深印象、內化了解,反倒是印證自己的標簽心理是不是如初所想,在追求個性的人群眼里,簡直無法理解這樣標簽自己的行為。他們認為人應該是獨立的、自由的,與其他人都不同的,擁有無限可能的特別存在,標簽是磨滅個性的盲目行為。其實,標榜自己沒有標簽,也是一種給自己打標簽的行為,圈層文化滲透下,貼標簽成了彰顯自己大有不同、套路別人的慣用伎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與其標簽化別人,不如禪定靜思,見真人、說真話、出彩真己。
被標簽化的工作導致人心渙散、缺乏凝聚力、消極墮怠、敷衍塞責,給集體帶來低能、低效的低下狀態。被標簽化的生活隔閡人心、加深戒備、疲于應對。那我們到底是否要一切進入歸“0”模式,也不盡然,對于心理咨詢中常見的親子關系來說,告知來訪者適當的、正面的、不夸張的標簽,比如對孩子的努力給予肯定,你是一個“努力勤奮的寶寶”,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對于親密關系來說,你是個“體貼的妻子”、“顧家的丈夫”這種標簽對對方都是有助益的。
標簽化思維的可怕之處,不僅在于其簡單化不足以反映復雜的現實,還在于一旦形成標簽之后,就容易對人群進行劃分,形成身份的固化,進而把一些人拋進道德的海洋里。年輕人的路要怎么走,旁人可以提醒、引導、規勸,但不要簡單粗暴地扣帽子,造成不必要的爭論、傷害。
對于成年個體來說,我們不要輕易給他人貼標簽。尤其是負面的標簽會把我們變成戴有色眼鏡看待他人的人,這樣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會妨礙我們與他人的人際交往。對自己,我們可以選擇貼上標簽,尤其是我們所期望的那個方向或者想成為的人的標簽,它可以幫我們往更好的方向上走。我們也可以選擇不貼標簽去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總之,要不要做個讓自己和他人都舒服的人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上。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