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生:責任是一種擔當 一種約束 一種動力
摘要:在確保不影響村內排水的前提下,對本村坑塘采取挖大填小整理宅基地,公開拍賣,將拍賣的款項納入村集體經濟,用于村內人居環境整治、道路整修、鄉村綠化、路燈安裝、重塑給排水、打造小廣場小游園等公益事業,讓傳統農村告別臟、亂、差,實現凈、亮、美。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崔新生信心滿滿。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付明 通訊員 賀志勇)“瑣事雜事群眾利益無小事,耐心用心百姓冷暖要關心!”這是平輿縣人大代表、東皇街道李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崔新生常說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崔新生現年58歲,1983年退伍回鄉,1993年入黨,1995年進入李莊村委任職,2004年擔任村委文書,2015年任李莊社區支部書記,2016年光榮當選平輿縣人大代表。擔任李莊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在他的帶領下,李莊社區全體黨員干部,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發展全局,著力保穩定、促發展,抓黨建、惠民生,全社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人心思進的干事氛圍不斷鞏固。
路子對了,家鄉美了。
又是一年三月天,走在李莊社區崔房莊前,清澈的小河在村前緩緩流過,蔥郁的桂花、香樟行道樹沿路而立,樹下紅葉石楠等花草姹紫嫣紅,爭相開放,村內道路干凈整潔,家家院內栽花種樹,置身其中,宛如走進世外桃源。
“你瞧,以前教學點前面是條臭水溝,旁邊是兩個垃圾坑,每到天熱的時候,蚊蠅亂飛,臭氣熏天,學生都跑完了。”李莊學校崔莊教學點負責人崔新建說,“現在村里的坑塘改造好了,教學點周邊成了小游園,村民們經常到休閑長廊散步,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休閑聊天,看花賞景,孩子們也紛紛回來了,心里甭提多高興了!”對于這種變化,崔房莊、梁莊村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崔房莊、梁莊的變化,是近年來崔新生和社區兩委一班人結合李莊實際,因地制宜,巧結善緣,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廢舊坑塘改造與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實施分類治理改造,走出了一條變害為利、變廢為寶、一舉多得的新路子。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整治需要規劃,實施需要資金。資金問題,是制約順利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崔新生想到了李莊社區成功人士平輿縣華鼎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朝華,經多次溝通,原本創業成功,一心想為家鄉做點事情的梁朝華欣然應允,積極參與到家鄉的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中。
梁朝華出資5000萬元,注冊成立了平輿縣華鼎裕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花卉、苗木、農作物的種植銷售,以及畜禽養殖銷售等。公司秉承社會職責為己任,堅持合作、共贏的原則,經過崔新生和社區一班人努力和大力支持,流轉土地1300多畝,建成香樟、女貞、國槐、楠木等上百個品種的優質綠化苗木基地。安排附近村莊300多農戶到基地務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使他們順利脫貧致富奔小康。
公司還累計投入400多萬元對李莊社區的人居環境進行徹底整治。投入120萬元治理李莊社區內胡家窯港河道,使昔日的垃圾港變成魚蝦成群鳥語花香的風景帶;投入20萬元安裝路燈50盞,治理坑塘6個;投入35萬元修建健身廣場1200平方米;投入50萬元填坑建設小游園4個;投入160萬元村內植樹1200棵,河道植樹2000棵;投資12萬元為困難戶修繕房屋12間,院墻500米;投資70萬元為農戶改廁以及修建污水排放管道。在鄉村環境整治中大顯身手,把昔日臟亂差的村容村貌徹底改善。公司還投入資金近500萬元硬化村內水泥路面2.3公里,解決了2000多鄉親的出行難問題。
“通過發動鄉賢,借力在外成功人士,不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通過坑塘整治,改變了坑塘周邊臟、亂、差的現象,實現了村容整潔,使原來廢棄的坑塘變成了景觀水面,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構建生態農村和宜居鄉村將起到積極作用!”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閆天璞由衷的說。
走在如畫的小村里,感受著美美與共的風景,崔新生欣慰的笑了。
產業興了,百姓富了。
久雨初晴,春意漸濃,花開滿枝,姹紫嫣紅,新綠搖翠,放眼望去,滿眼翠綠,一副欣欣然的樣子。
走進李莊社區標準廠房里,40多名村民正在生產線上熱火朝天地趕制產品。
脫貧戶譚繼芳伏在工作臺格外專注。“俺能在這里上班,別提多高興了,不僅離家近,還能照顧家里,自己勤快點,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哩!”談起自己的工作,譚繼芳很激動。
李莊社區陳莊脫貧戶譚繼芳,一家三口人,丈夫因病癱瘓在床,兒子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光靠政策性補貼,很難如期脫貧,崔新生和駐村工作隊就引導她到車間務工,一家人除去各項補貼以及責任田收入,光在扶貧車間務工這一項,每年就增收25000多元,2020年底,譚繼芳一家光榮脫貧。
“一業興,百業旺。”隨著國家富民惠民政策相繼實施,崔新生敏銳的意識到,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和基礎。
李莊社區的扶貧車間是2018年底建成的,建成面積為900平方米。建成之初,由于沒有合適的企業入駐,崔新生等人多方奔走,最終經人介紹結識了現在的負責人牛繼成。當得知他曾在河南康輝戶外休閑用品公司工作過,對該公司的業務比較精通,崔新生就多次上門做工作,鼓勵他積極和康輝公司進行溝通咨詢。當牛繼成得知康輝戶外休閑用品公司也正在尋找合作伙伴時,他動心了,確定加盟康輝戶外休閑用品有限公司。
投產之初,由于資金不足,扶貧車間遲遲無法開工,牛繼成很是焦急,崔新生就發動親戚朋友進行資助,沒有技術工人,崔新生和駐村工作隊就組織人員進康輝公司進行學習,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扶貧車間于2019年4月開業了。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目前扶貧車間年產值已達300多萬元,解決了50多人就業問題。群眾可自由選擇在車間進行加工,也可帶回家進行操作,帶動留守婦女300多人務工增收,充分體現了“帶好娃、種好地、一天還掙幾十元”的車間就業目標。
崔新生和社區兩委一班人,每年都組織召開鄉土人才回歸懇談會,共敘家鄉變化,共商發展大計。廣泛發動外出本土人才,深入挖掘人才資源,著力吸引外出人才回饋家鄉,有效發揮本土籍在外人才信息、資本、技術等優勢,支持家鄉建設,助推家鄉發展。
“產業興了,百姓富了,鄉村美了!”看著忙碌的昔日農民,今日的產業工人,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崔永勝高興的說。
服務到了,心氣順了。
“又來幾個哭鬧訴求宅基地的上訪戶,他們說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將赴縣、市、省上訪,得想辦法盡快解決!”社區分管信訪的孟春生焦急的對崔新生說。
保障農村群眾“住有所居”的剛性需求,由于歷史原因,李莊社區,乃至整個東皇街道農村建設用地面臨著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和農村宅基地可使用面積較少而無法滿足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宅基地建設的需求等諸多問題,造成很多村民持續上訪、訴求解決宅基地,成了鄉村兩級“老大難”問題,干部煩、群眾怨。
“我是農村里,在農村長大,鄉親們心里咋想哩,我知道!”崔新生說。他和社區兩委成員堅持走“四議兩公開”之路,有條件有償取得新增宅基使用權。在確保不影響村內排水的前提下,對本村坑塘采取挖大填小整理宅基地,公開拍賣,將拍賣的款項納入村集體經濟,用于村內人居環境整治、道路整修、鄉村綠化、路燈安裝、重塑給排水、打造小廣場小游園等公益事業,讓傳統農村告別臟、亂、差,實現凈、亮、美。既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宅基地需求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解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經費保障問題。
當時,最困擾村里群眾的一件煩心事,是出行難。村里路面坑坑洼洼,每到下雨天更是寸步難行,群眾出行十分困難,怨聲載道。村里經濟實力薄弱,不但沒有集體經濟收入,還欠有外債,修建村道只能空談。
上任伊始,崔新生和社區一班人走村入戶,廣泛聽取意見,真心解決問題。一方面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修路項目資金,另一方面則發動村里成功人士捐資相助。那段時間,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他已經記不清了,經過數次協調,終于解決了修路資金難題,讓村內道路得以開工建設,路順暢了,村民的心也就順暢了。
近幾年,李莊社區10個自然村,23個村民組累計修路20余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村民們都喜笑顏開,紛紛贊嘆:“咱再也不用踩泥巴路出門了,好日子還在后頭哩!”
宅基地糾紛、土地糾紛、婚姻糾紛……,村民反映問題,他認真傾聽;村民產生糾紛,他耐心調解;村民遇到困難,他竭力幫助。人居環境整治、征地拆遷、土地流轉……,他熱心相助,盡心解難,細心做事,用心為群眾解服務,明晰情理法,解決急憂盼。短短幾年間,村內各種矛盾慢慢平息。服務到了,群眾的心氣也順了。但是,其間的辛勞、委屈、付出,他一笑而過。
“能讓鄉親們走上放心路,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苦點,累點,受點委屈,沒啥!”談起件件往事,崔新生依然無怨無悔。
“好黨員帶動一片,好支書帶富一方!”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志動情的說,“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們的黨員干部在不同崗位上奮斗拼搏、默默奉獻、忘我工作,目的是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過上好日子!”
“責任是一種擔當,一種約束,一種動力!”崔新生時常警醒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崔新生同志抗擊疫情期間,他走村入戶,堅守卡點,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作為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他深入田間、地頭、群眾中間,訪貧問苦、真心為民,在奔小康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作為人大代表,他不忘使命,盡心盡力履行代表職責,堅持深入調查研究,走訪群眾,站在全面發展的高度,為黨工委、辦事處制定發展大計積極建言獻策。
“有黨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有信心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鄉親們有更多的獲得感,成就感!”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崔新生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