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義和的幸福事
摘要:時年57歲的郭義和,開始了床頭侍母的生活。雖然母親生活不能自理,但頭腦清醒,說話正常。“義和啊,全中國就數你孝順哩!”“義和啊,你沒有成家,我給你舅說了,你兩個老表帶著工資回來養活你!”2020年8月,郭母去世。而在郭義和心里,孝順母親,是他最幸福的事。
通訊員 馮淮
“打竹板,呼啦啦,我給共產黨夸一夸;共產黨,真是好,發了扶貧發低保。……扶貧干部真是好,下著大雪往這兒跑,叫我吃里好、穿里好,人家幫助我衛生搞。”走進泌陽縣郭集鎮石子村,經常能看到一位70多歲的老人,充滿激情地打著快板,唱著自己編寫的順口溜,周邊圍著幾個吆喝的大人,還有一群孩子跑來跑去。
這位老人是個五保戶,名叫郭義和,今年71歲了。2016年精準扶貧以來,郭義和充分享受到了扶貧政策的好處,對共產黨執政舉雙手擁護,自覺站出來宣傳黨的好政策,還制作成小短片發在“快手”上,成為遠近聞名的“小能人”。而郭義和最為人稱贊的,還要數他14年不離不棄、無微不至照顧老娘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前,郭義和的父親是當地一個小地主,雖然有地,但日子過得很窮,當地人稱為“破爛地主”。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土地分給了群眾,但地主的名號卻影響著一家兩代人。郭義和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二年出生的,見證了共和國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破爛地主”父親被批斗的各種場景。
后來,郭義和的父親不到50歲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帶著他和他兄弟一起生活。在那個時代,成分不好,上學是受影響的。小學一年級沒上完,他就離開了學校。同樣因為這個原因,沒人說親,郭義和慢慢成了大齡青年,后來又成了單身漢。
石子村土地貧瘠,交通不便,人們思想落后,很多人一輩子守著黃土地過著無以為繼的生活。郭義和也是這樣,守著幾畝薄田,養活自己的母親。日子雖然清貧,但有母親相伴,郭義和也落個知足常樂。
2006年,77歲的母親病倒了,臥床不起。時年57歲的郭義和,開始了床頭侍母的生活。
平日里,郭母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郭義和像照顧嬰兒一般呵護著母親。為了讓母親生活得更加幸福,他買來尿不濕隨時更換,確保床鋪干燥;母親不喜歡喝稀飯,他為母親做小水餃、小點心,變著法哄老人家開心;夏天的時候,他每天燒鹽水為母親洗身子;冬天里,他把母親推出來曬太陽;下地干活時,他也要定時回家看一看……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郭義和沒有發過脾氣。這樣的生活,持續了14年。
早些年,郭義和家的老房子塌了一個角,但他沒整修,而是把微薄的收入優先用到母親身上。
雖然母親生活不能自理,但頭腦清醒,說話正常。
“義和啊,全中國就數你孝順哩!”郭母感嘆著兒子的好。
“義和啊,你沒有成家,我給你舅說了,你兩個老表帶著工資回來養活你!”郭母有時也編著小笑話哄郭義和開心。
“你讓我再活幾年里?”郭母問。“再活十年!”郭義和笑答。“中中中……”郭母很滿意。
“義和啊,你有錢嗎?”
“有呀,你也有工資,我也有工資,咱倆都有工資。國家政策好,給咱發錢!你放心吧,你想吃啥我就給你買點啥!”郭義和笑著給母親說。
“你煩我不?”
“沒有,我再咋侍候,我都不厭煩。不光我管你,還有扶貧干部管你,國家管你。”郭義和堅定地說。
2020年8月,郭母去世。
母親走了,郭義和悵然若失,一個人時,心里非常難受,他時常悠到村西的崗上大哭一陣。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郭義和做了一件平凡的事,但卻透著人間真情。他的孝行義舉感染了很多人,大家爭相學習,把他當成榜樣。
而在郭義和心里,孝順母親,是他最幸福的事。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