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從十八洞出發》 創新手法講述扶貧故事
摘要: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為,《從十八洞出發》是一個脫貧攻堅的影視化總結,故事體的敘事,電影級的設置,場景化的策劃,互動式的對談,還有戲劇式的畫面,是一檔有教科書性質的節目。
12月29日,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節目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是一部反映脫貧攻堅的標志性文化創意作品。
《從十八洞出發》是一檔具有紀實、理論特點的電視專題片,分為《首倡之聲》《精準之方》《時代之魂》《曠世之業》《未來之路》五集,12月26日起在湖南衛視首播。節目秉承“把大片做到村里去”的創作理念,邀請專家走出演播室,走到精準脫貧的新屋場和田間地頭。用鏡頭展現新時代脫貧后的美麗鄉村,敘說震撼人心的脫貧歷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馬黎表示,《從十八洞出發》是一個重量級的作品,在脫貧攻堅題材的各類片子中,它讓人眼睛一亮,有脫穎而出的感覺。在創作模式上,專題片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其所采用的各種手法實現了跨界。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把嘉賓請出演播廳,把訪談搬進農家院,在田間地頭記錄滄桑巨變,多層次勾勒出一幅脫貧攻堅的中國畫卷。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這個節目是家國情懷、人文關懷、情動抒懷的高度融合。它是中國脫貧攻堅時代背景下的全景式展現;它用溫柔的鏡頭講述獨特的中國脫貧故事,同時還上升到人文情感層面,挖掘人物個性,凝練人物情感。《從十八洞出發》不光是空間上的出發,更是向人的精神深度的出發,讓觀眾融入其中形成共鳴。它是一部反映脫貧攻堅的標志性文化創意作品,也是為電視文化貢獻的一部標志性作品。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陳昌鳳認為,這個節目有大視野,是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個體現。把一個宣傳主流的片子做到這么活,做到觀眾用戶的心里。電影、新聞、綜藝等等形態的交融,還有像微記錄,訪談,走路,各種手段信手拈來、穿插其中,融合了時代最前沿的、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媒體人的素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為,《從十八洞出發》是一個脫貧攻堅的影視化總結,故事體的敘事,電影級的設置,場景化的策劃,互動式的對談,還有戲劇式的畫面,是一檔有教科書性質的節目。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總編輯、《教育傳媒研究》總編輯張志君認為,《從十八洞出發》的特點是:大主題、小人物、小故事、小切口,深入淺出、引人思考、跨時空、跨圈層、跨領域的聆聽、互文見義式的言說、詩意的閱讀、跨媒介的傳播,可以稱得上是一份“電波版的中國精準扶貧白皮書”。
《從十八洞出發》總策劃,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臺)副總經理、副臺長徐蓉介紹,節目播出后社會反響熱烈。有網友留言說:“第一期播出后真的是深深震撼到我了,脫貧是為了每個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有一部這樣能記錄脫貧和國家進步過程的節目真的太有意義了”。她還透露,《從十八洞出發》也是湖南廣電跨年大事件——“扶貧三部曲”的首發之作,接檔播出的還將有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版、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