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減貧重新定義“發展權”
摘要:中國減貧體系的成功實踐就像一束火炬,照出了全球減貧事業新的可能性。作為全球減少絕對貧困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減貧實踐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道理:消除貧困從來不是終點,而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和新奮斗的新起點。中國減貧的本質,是對“發展權”的重新定義。
□ 謝 佼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11日在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發布《為了人民美好生活接續奮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中國實踐與理論創新》智庫報告,總結了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的創新實踐、理論探索和顯著成效,展示了中國在全球減貧事業中的獨特貢獻與大國擔當,為全球減貧事業帶來深刻啟示。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與時間檢驗,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體系正日益展現出更強的科學性與更廣泛的普遍性。中國減貧治理的理論框架不斷豐富、方法路徑持續優化。不僅是經濟指標的改善,更是對“什么是發展”“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等命題的創造性回應。
以人民為中心的減貧理念,不同于傳統福利國家的現金救濟,超越了西方“保障基本生活”的減貧范式。從“生存權保障”到“發展權賦能”,中國始終將“人”這一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擺在最緊要、最突出的位置,以民族、地區、貧困戶“一個都不能少”為目標,通過“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取向,完成“小康”“大同”等中國傳統理想社會的當代詮釋。
中國減貧治理模式的基本遵循,正在從“中國特色”邁向“全球共享”,成為人類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思想財富,提供了更強調精準、務實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有效路徑。中國減貧體系的成功實踐就像一束火炬,照出了全球減貧事業新的可能性。
中國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志智雙扶”“開發式扶貧”等核心理念,以及中非攜手推進“六個現代化”的系統主張,為解決貧困這一復雜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徑,獲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精準扶貧”理念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操作標準和實踐指南。
減貧不僅是數字的清零,更是文明形態的躍升。作為全球減少絕對貧困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減貧實踐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道理:消除貧困從來不是終點,而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和新奮斗的新起點。
中國減貧的本質,是對“發展權”的重新定義。發展中國家不再是現代化浪潮中的追趕者,而是平等的共創者,這必將在世界范圍內凝聚更大合力,激發前所未有的活力。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