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之息(外三章)
張天福
太古,伏羲都陳。一日,率屬隨臣柏亮父達西南一崗山巡游。
清潭碧溪,花木鳳蝶,水照花開,風動鳥鳴,伏羲乃夢、月仙指點……
晨,伏羲戴月向陽而趨。偶遇岡山而臨,見株奇異草下臥白龜,草動龜靜,似有所思。伏羲近前俯身靜觀:龜鎬身素甲,甲自然紋生,排列有序,八方天成。隨見日月明滅,草木枯榮,云起電閃,雷動風習,霓虹醉空,七霞絢地。伏羲怦然開悟!隨畫八卦而明天元,《易經》問世。后經文王、周公、孔子諸賢演繹完善,獨成一體,為群經之首。
大自然是有意志和息的。
《易經》的天地人三才是漢文明的總闡釋,是理論學問的統一場。《易·系
辭》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大自然的意志賦予卦象,天地萬物皆有著個大信。大自然之息賦予卦爻,卦爻是萬物的行藏變化。
崗山名“臥龍崗”。龍脊背上后來建一城名“蔡”。
那“蔡”字,系象形字,自下而上:供桌,供品,(二者構成一祭祀之禮之“祭”字),草(蓍草,占卜之靈物)。祭祀、占卜系中華禮樂之明,千秋光照,經久不息。
觀那“蔡”字,肅穆習習,靈意息息,何其柔悅琳琳綿綿也。
伏羲的八卦易學的萌思最初競聚靈于這臥龍崗上!
“蔡”之息成于伏羲而通于《易》,息于白龜蓍草即通于大自然哉,是大自然之息的一縷,且坐標在天之中臥龍崗上伏羲天觀地察的靈息之點上。
《易經》生,池冰的瀲滟之綾紋,云霞的散綺飛彩舒卷,一下子尋到了所以然,元典諸經隨山花爛漫了起來:水漫《楚辭》悠悠去,風流《詩經》翩翩來;《史記》窮天人之際,達古今之變;孔孟、老莊等諸子百家,若日月星辰之麗于天,似江河城郭之麗于地。萬千氣象風光,達于悠遠。時下的人們談核色變,而求諸世界和平,為萬世開太平,要從《易經》發現文明的親和力始,數千年內,《易經》成為治世的經典。
篆書與繁體字“學”字,是小子雙手玩卦爻于案上,因《易經》系萬學之宗。
雜志是文化長河里的一朵不起眼的浪花,花蕊里應有那文明方見生機華彩,而文明之魂在那生生不息的“息”里。息不染塵,譬如那黃,油菜花兒的黃是嫩潤,荷花兒的黃是瀟湘,菊花兒的黃是清醉,臘梅的黃則是冷靈,它們不應該是金的。花兒的黃一旦染著于金,便沒了靈性與活力了。
生命在于息。意志與息信而善,通萬民,亦通天下。
黃土地上的《蔡韻春秋》能辦出“息”來,就成為高手了。
清明鼓
朱棣、劉伯溫登定都山巔向西畫一直線,沿線中點南北畫一中軸線,建起北京城定都。鼓樓坐標在中軸線皇城北端點。
一萬二千年前的那場大洪水,我們的祖先開了悟識,開啟了新石器時代的女人文明;八千年前伏羲率部族來到黃河流域,入中原,將女人始創的文明理論學問化,畫八卦成《易經》,開啟了第二次悟識,進入了男性文明。零露瀼瀼,唯智為尊。智慧之光在于自創的理論學問,是形成悟識的那覺識。男人女人具有了智慧和貴氣。女人的貴氣在于創始了文明,威光習習;男人的貴氣在于把女人的文明理論學問化,居天地之主導地位,成為新的歷史的主人,比女人更威光。
驚蟄蒙鼓皮,雷公醒乾坤。鼓樓上正中面南橫列拱形五面大鼓:中間是一最大,高坐在木架。兩邊稍低木架上兩面小一點的,再兩邊是兩面又小一點的。良時漸近,一隊擊鼓師徒步入定點:師父登大鼓前,面鼓而立;兩男徒依次立于中鼓前待命;兩女弟子立于下兩鼓前,約莫十五、六歲。鼓手素衣紅邊,若梨花泛出紅梅意蘊。叉腿握槌,立天地間,自然生成三男二女。只覺得古往今來世上竟沒有這樣的男人女子:剛毅山立,相好清純的鼓手真實。
這擊鼓造型:上,陽;中,陽;下,陰。恰是八卦里的“巽”卦。巽者,風也;風者,興也!巽德系“順風齊物”。《彖》曰“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順乎剛……”。《象》曰:“隨風,巽。”巽是長女,以順遜陰柔為品性,喜伏喜齊喜人,如風如雞如木。風與順均通巽。形成了“順風齊物”的巽之德。
“嘚…嘚…”,微聽師父鼓槌輕擊鼓沿兩響,旋即,五雙鼓槌同時揮舞跳躍起來,點點擊擊,“嘭嘭!咚咚!”無中生出雷鳴大音來!鼓聲動地撼天,五音震顫合一,與天地日月山川心神山呼海嘯般地鼓成共鳴!師父山立,大鵬展翅,一起九萬里;男弟子岳艮,雙擊八千載;女弟子若江流奔涌,一瀉千里。一個春山臥眉,一個秋星涵睛;一若蘭芽初萌,一若新簧始動;那擊鼓的姿,一個月雖未出,已知月意盎然,一個天尚微寒,早有初夏之意;好一派平明清好,好一個如來法身;田頭云日無遮蔽,坦懷柔婉只是親;不歌乃吟,不施自芳,鳥雀止息,風駐露嘆了!五面大鼓,時而大江東去,時而小橋流水;時而十面埋伏,時而虎嘯龍吟!或天道好還,或渡劫拔節;或自強不息,或厚德載物;或混沌初開盤古揮石斧開天辟地,或天中山下四十五里臥龍崗上伏羲八卦的萌機頓悟。亦或開出天的大信,擂動地的順勢,鼓起風的興發,擊打出日月并明、平和清好的天道人世來。有歌聲巽起:“大風起兮云飛揚……”
男女之際有一種相悅的清和平明的造型,文明的造型具有一種知性的光,如這清明的鼓,巽陣風華點動線射而成的五光十色,意息變天地成毀之機的始動初生。
或曰:史上天下大亂時,一是要復興大洪水開悟識時清明的女性美感,二是要復興伏羲畫卦時清明的理論學問。男女貴氣的清和相悅,成就了日月天地的威光唱和,放眼大千,竟是一派清明之氣、之光、之威!
萬馬奔騰的鼓陣,千槌萬點的擂擊,化而為一,一錘定音,戛然而止。直覺得一股興發順齊之氣油然而生,意息遂波動放達連綿以遠,由蘆崗直達京都!清明的世界,無中生出,如這清明鼓。
登蘆崗
井蛙看天,以狹小圈定天統大氣、云卷風蕭,怎知無涯浩瀚;蜻蜓視物,秉毫末丈量天外游龍、千里鯤鵬,難曉萬千法姿。
登高,覽眾山渺小之大觀;望遠,成氣吞六合之雄勢。
伏羲覽《河圖》、觀《洛書》,登蘆崗開悟識畫八卦,不立文字,天人觀象,示不占之教,登天地文化之至高。
山高。“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天高。“天高云淡,望斷南飛燕,不到長城非好漢。”
人高。提挈天地,把握陰陽,上古顯真人;純德全道、合于陰陽,中古見至人;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遂有圣人;法天則地,明日月、辨星辰,逆從陰陽,世出賢人。
道高。三皇無言,化流四海,天下無所歸公。五帝體天則地,言出令施,天下太平。三王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設局備衰,四海會同,王職不廢。五霸制士以權,結士以信,使士以賞,霸業乃成。
蘆崗,長滿蘆葦的山崗,自然與雨水為鄰。“七五·八”大洪水,三天兩夜“白浪子”雨塌毀房屋大半,板橋水庫大壩垮塌,浪頭過處,旋即沖刷出一條河來。生靈淹死、撞死者不計其數。西坡洪水吞沒莊舍;東坡一片汪洋;華陂北、金鄉鋪南黃浪滾滾,不見天日,僅有南北四十多里、東西十多里蘆崗屹立水中:若一條黃龍匍匐汪洋,浮起一艏救命“龍舟”。
蘆崗又名“臥龍崗”,重陽文化的誕生之地。
日近午時,我仿佛夢中醒來,驚魂未定。攜孫子下崗返家。
那場大洪水,是太古洪荒的一個縮影顯現,是大自然的提醒與警示,世人應該反思和銘記!
天行健
一日,伏羲夢蘆崗得靈息畫卦,一劃開天,創立了最早的文字,將女性文明理論學問化,啟始了男性文明的嶄新時代。那一劃,若一神鞭,閃電般打響了那個幽古沉悶的時代和浩蕩無際的太空!
《易經》是中華民族開悟識成卓越文明的峰巔明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王作彖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系辭,創新發展了《易經》。從翳切入,黃帝曉《易經》之妙,闡“上翳治國,中翳治人,下翳治病”“上翳治未病”之道;著眼人世,孔孟知《易》頗深;心宜自然,老莊意息通《易》,與造化小兒嘻戲,鯤鵬展翅,作逍遙游。黃帝、老子、莊子的大著,亦是《易經》的系辭,系不辭之辭。諸子百家之學、宗教無不源自《易經》而源遠流長、自強不息……
至此,中華大地上,生長起一株根深干直、枝繁葉茂、拔地參天的文明文化、理論學問的大樹。
《易經》開言:“乾,天行健……”,大自然有意志、中心、秩序、發動、不息語出驚天,道出了大自然是有意志和息的。
宇宙、星球何以循著既定的軌道自傳、公轉?日月、晝夜、四季、節氣、生老病死,何以無不循著一定的規律周而復始、從無懈怠、永不止息?素粒子何以生滅不止?量子何以在遙遠的地方相互糾纏?天、地、人三才何以相息相通、參同一契?宇宙的成長過程為什么和人類大腦的成長過程驚人的相似?未經觸摸的新西蘭、西藏阿里的無人區,為什么是那樣美麗?如此等等,這都是大自然的意志和息使然。
有意志和息,這是大自然的一個基本原則和規律,是天之道。從搖曳的岸柳、風動的梅枝、頻頻頷首的櫻花排列分布態勢與其輕重動靜之姿,我們會明顯地感知到大自然的意志之動和息之波;從眾鳥群魚如大雁“人”、“一”字秩序排列、飛翔與遨游的協調如一、永遠不會相互碰撞,我們亦可以悟得大自然的意志發動和息之波的開闔自如;從白云叆叇、池冰綾紋、雪花六角、霓虹七彩、螞蟻王國、蜜蜂王巢,可以感覺到大自然意志的涌動與息風箱般的微波瀲滟。這就是天道。
人說:“《易經》的天道大于神。”
伏羲所畫先天之卦,可見的是八卦:乾、坤、坎、離、巽、兌、震、艮,分別代表天、地、水、火、風、澤、雷、山;還有一卦肉眼不見、是悟出來的,系不見之見:“靈卦”。天有九宮,“靈卦”居其中。“靈”者,“零”也,即“0”、無極、源本的混沌狀態。靈者靈氣,系無之息。由于意志的發動,無之息動為陰陽之氣,陰陽于消長之間成為物質,老子講的“無”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是對靈卦的精妙闡釋。
“道”,大自然的意息然。
八卦是由卦爻組成,即是陰爻“--”、陽爻“―”。靈卦是無畫之畫之卦,所以,伏羲畫的實際上應是九卦,靈卦生乾坤,乾坤生六子,于是,八卦生出,八卦再生六十四卦。
《易經》曰:“神無方而易無體”。神即是那“意志”,體即是“息”。意息是二而一、一而二。意志即是息,息即是意志。萬物皆有靈,意息動(開闔而成呼吸)乃萬物生,意息隱于萬物而不見,民日用而不知,乃成大千世界,乃成學問、理論、文明。于是,生人類,生《易經》。而后《西游》《三國》《水滸》《紅樓》《聊齋》《官場現形》生,四書、五經、大江東去、岳陽名樓、沁園之春、六角神雪一起冒了出來,嘆為觀止!
君不見那“學”字,系一小兒在幾上玩卦爻的象形字——“學”,學習之學,發動的、能量的,陽性,是意志;學問之學,成定的、造型的,是息。一動一靜,一陰一陽,透出《易經》萬經之首的至尊地位。
天有伏羲,《易經》乃出!登蘆崗而知理論學問之至高,聞鼓聲而曉天下之清明,漫步天之中而覺蔡之息的通靈奧妙!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