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偉:從退役軍人到社區第一書記
摘要:隨著社區扶貧廠房建成、入駐,推動了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小車間成就大文章,有力的促進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開展,搭建了貧困戶就業脫貧平臺,是啟動脫貧造血功能的具體實踐,進一步加快了貧困戶脫貧的步伐,帶動了張營社區精準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賀志勇)“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這是平輿縣東皇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退役軍人徐東偉最喜歡聽的一首歌。
2017年3月,時任東皇街道計生所會計、共產黨員徐東偉,被組織選派擔任東皇街道張營社區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敢想敢為的擔當精神,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贏得了張營社區群眾和黨員干部的一致認可。
“革命戰士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為啥?我是一個兵!”這是東皇街道張營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徐東偉常說的一句話,“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一名退伍老兵,為群眾辦點實事,解決點難事,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疫”路上的逆行者
“娘,你走的那么匆忙,未和兒留一句話,兒回來晚了!天堂沒有痛苦和疾病,娘啊,天堂之路一路走好!”2020年3月10日晚10時,最掛念小兒子的80多歲的老母親,念叨著兒子咋那么忙,不要娘了嗎,慢慢閉上了眼睛。從疫情防控一線匆匆趕回到家的徐東偉,與慈母已天人兩隔。
1月23日,平輿縣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即戰情,戰“疫”如戰斗。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徐東偉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迅速進入戰斗角色,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始終堅守崗位,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筑牢社區疫情防控安全線,確保了張營社區5000多名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老母親年紀大了,平常駐村回不來,本想趁著春節假期好好陪陪老母親,盡盡孝心,誰知……!”徐東偉哽咽了。
都說自古忠孝兩難全,為了群眾的安全,為了守護萬家安康,徐東偉毅然決然堅守在防疫第一線,他也知道自己也是血肉之軀,也存在被感染的風險,但他更清醒的知道,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一名老兵,就必須時刻沖鋒在前,不怕犧牲,為了疫情防控工作,必須要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將張營社區居民群眾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護在身后,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讓人民看到,黨旗飄揚的地方,就有力量和希望。
“不怕是騙人的,愧疚的是沒有見老母親最后一面,自己內心也是矛盾的,但我還是第一時間回到崗位上。為啥?我是一個兵!”徐東偉沉重的說。

扶貧路上的“老兵”
“徐書記真好,照顧的沒啥說哩,給俺蓋新房、送吃的添用的、打掃衛生、抓藥送醫,沒有一句怨言,這么好的書記,少找!”張長得說,“俺能夠有今天,除了要感謝父母、嫂子、兄弟,更要感謝徐書記,感謝黨和政府對俺的關心和照顧,俺相信好日子還在后頭哩!”
張長得是個苦命人,父親早早就去世了,出生時身體就不好,體弱多病,先后三次得大病,以前有母親照顧,15年前,母親去世后,起居飲食,由兄嫂照顧他。
2002年6月份張長得因為腦梗住院后,留下后遺癥,行走不便;2014年秋第二次生病住院后,導致偏癱,生活不便。2017年春第三犯病時,身體已癱瘓,讓張長得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張長得的難處,徐東偉和社區一班人看在眼里,落實在行動上。及時為張長得辦理了五保戶,讓他老有所養。2017年5月,又按程序識別他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徹底解決了他的住房和醫療難題,真正達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駐村3年多了,做了多少事、幫了多少人,徐東偉已記不清了。張營社區的群眾知道他時常為民解憂撲身子,在群眾面前沒架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他主動放棄節假日,以村為家開展工作,與百姓打成一片。
2020年4月,走訪邊緣戶閆啟松家中時,看到閆啟松肢體殘疾,妻子患有關節炎、心臟病,還要照顧殘疾的丈夫,他耐心詳細的聽取了家人的訴求,并記錄了反映的問題。扶貧開發成敗之舉在于精準,他多次走訪了解,通過群眾互評、代表測評、村級核評,確定了閆啟松為邊緣戶,既解決了他家的實際困難,又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實好了。
“群眾的事無小事,我們苦點、累點,不礙事,只要是鄉親的事兒就盡力辦好。為啥?我是一個兵!”徐東偉鄭重的說。

脫貧路上的推動者
“徐書記,俺又發工資了,你看看、你看看,快兩千塊錢了!”貧困戶楊根意拿著剛發的工資,興奮的揮舞著。
楊根意是低保貧困戶,單身漢,以前走訪他時,衣著打扮邋遢的很,衣服襟扣子都是高低不搭,沒文化沒技術,啥都干不好。家里環境衛生差,垃圾遍地都是,滿屋子霉味。貧困的生活已經逐漸消磨他對改善生活的念想,心中堆滿了消極的情緒。其實也不是不想脫貧致富,就是缺少動力。為了幫扶他,徐東偉經常與他談心交心,從思想上鼓勵他,重拾致富信心。經過與扶貧車間美凱林家具廠負責人協調,讓去車間務工,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安排了一個保安的工作崗位。他說話慢慢的變得有禮貌起來,干活也有眼力勁了,看見廠里、院子里有垃圾,他立刻知道去打掃,廠里的人也都喜歡他,大家眼中的“懶漢”變勤快了。現在楊根意每月1200元的工資,還有務工補貼。他嘗到了甜頭,笑著告訴我們他還要接著干。
駐村伊始,徐東偉敏銳的認識到,要帶領群眾脫貧,必須要有一條符合村情的發展路,既要有“短平快”的項目,讓貧困戶快速脫貧,又要謀長遠,有產業支撐,讓脫貧有可持續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穩定農村工作大局的必由之路,是實施精準扶貧,實現穩定脫貧的關鍵所在。
2019年5月4日,張營社區美凱林家具廠開業,企業注冊資金600萬,目前擁有30多名工人,其中帶動貧困戶14人在扶貧車間務工。貧困戶閆建中每月工資1600多元,在家門口就能拿那么高工資的閆建中臉上每天都洋溢著笑容。還有在家帶孩子的李梅、陳雪梅等幾個女人,她們一邊在廠里上班掙錢,一邊在家照顧孩子。
隨著社區扶貧廠房建成、入駐,推動了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小車間成就大文章,有力的促進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開展,搭建了貧困戶就業脫貧平臺,是啟動脫貧造血功能的具體實踐,進一步加快了貧困戶脫貧的步伐,帶動了張營社區精準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
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主體,只有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引導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脫貧致富。
張營社區一組貧困戶胡同順,2017年開始養殖雞、鴨、鵝,收入逐年遞增,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養殖雞、鴨、鵝共1000多只,全部出售,凈利潤2萬多元,政府補貼1萬多元,穩定脫貧。張營社區6組貧困戶楊奪,2019年養羊100多只,當年出售46只羊,凈利潤3萬多元,政府補貼2萬元,也實現了穩定脫貧。
徐東偉和社區一班人為加快特色產業發展,采取“企業+基地+農戶”方式發展特色種植。鼓勵和支持土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涉農企業流轉,組織村民累計栽植了30多畝山藥和梨樹,籌建了歡樂惠民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800畝,華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86畝,爭取到戶增收項目扶持,幫助16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產業興,群眾富。產業發展的好,群眾生活才能節節高!為了群眾的持續增收,我們還得大干、苦干。為啥?我是一個兵!”徐東偉加重語氣說。
脫掉的是軍裝,脫不掉的是軍魂。從軍人到駐村第一書記,徐東偉始終不忘軍人作風,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迎難而上、勇往直前,一直沖鋒在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和一名退役軍人的初心和使命。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