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光盤行動”行穩致遠
□付彪
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飲食大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一直是中國人的驕傲。然而,在餐飲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食物浪費問題愈發凸顯。數據顯示,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為11.7%。每天,數以萬噸計的食物被從餐桌上丟棄。世界糧食日來臨,我們不禁要問一句:“舌尖上的浪費”何時才能休?(2019年10月16日中國新聞網)
6年前,北京30多名年輕人發起杜絕浪費、吃光盤中食物的“光盤行動”,在全社會產生了強烈反響。在餐館,大手大腳浪費的少了,適度點菜、剩菜打包成了一種風尚;在校園、機關單位食堂,浪費糧食的少了,盆干碗凈的“光盤俠”多了;在一些政務接待場合,大吃大喝的桌餐被自助餐取代……“光盤行動”也成了當年的新聞熱詞、網絡熱點和知名公益品牌。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雖然不少餐廳還會擺放“愛惜糧食”“光盤行動”的提示牌,不過這樣的舉措仍無法避免食客的“眼大肚子小”,多數餐廳服務員面對客人這種浪費行為也不會刻意干涉;一些機關單位、學校的食堂里,吃不完的飯菜又開始白白倒掉;網上鮮有人再曬自己的光盤,舌尖上的浪費似有回潮的跡象。
種種跡象表明,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光盤”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光盤”精神永不過時,“光盤行動”貴在持續發力。當務之急是要針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現象,拿出操作性強的舉措。比如主流媒體要對“光盤行動”持續給予鼓與呼,對舌尖上的浪費主動監督,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不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訓,讓勤儉節約的觀念根植人心。
“光盤行動”需要精準施策、深耕細作,也需要法律法規的護航,唯此才能行穩致遠。在國際上,一些國家已將餐桌浪費上升到浪費社會公共資源的高度進行立法限制,剩菜超出規定分量,消費者會被罰款,對浪費行為不予提醒的餐館也會受到處罰。對于“舌尖上的中國”來說,我們也有必要通過立法,將食品浪費行為納入法治軌道,建立長效機制和有效監管。當然,也離不開每個人起而行之,從我做起,敬畏糧食,這樣才能消除舌尖上的浪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