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和她的來村網
摘要:為更好地把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到小農戶和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當中,來村網開展種植培訓5000余人次,實現人工智能病蟲害防治遠程診療APP服務26萬畝種植基地開展精細管理、品控溯源和銷售等服務,探索了以智慧訂單農業促進產業扶貧的新型電商扶貧模式。
□全媒體記者吳峰文/圖
初冬的天中大地如一幅彩色的畫卷,被深深淺淺的綠、層次不同的黃覆蓋著,美麗而深邃。11月12日,在遂平縣來村網玉山鎮育苗及試驗基地,記者見到來村網創始人李敏,并了解了她的來村網和來村網助推三農發展的故事。
北大高材生的“農”字經
到玉山鎮,記者才知道,來村網剛獲得河南省脫貧攻堅創新獎,李敏也獲得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1982年,李敏出生在平輿縣的一個小村子里,畢業于北京大學,省人大代表。在很多同齡人還稚氣未脫、目標未明時,她已嘗試過諸多領域,在積淀人生閱歷經驗的同時,也賺取到了助力今后發展的第一桶金。
2008年,憑借著對經濟發展的洞察力以及回饋家鄉的思緒,李敏感到中小城市的互聯網發展將是一個前景無限的巨大商機,李敏有了返鄉創業的打算。
2012年,李敏決定把電子商務帶到農村,希望通過新技術、新眼界和新商業嗅覺讓農村這片土地重新燃起新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她的創業精神感染了同樣具有極高社會責任感的其他11名成員。就這樣,一群年輕人耕耘在農村土地上。
2015年6月,李敏正式創立農村電商平臺——來村網,通過農村電商服務站收集農產品信息數據,匯集數據后統一對接上游農產品采購商和電商零售,把具有本地特色的確山紅薯和板栗、上蔡邵店土豆和黃姜等農產品推廣銷售到省內外。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由于農產品品類不一、質量參差不齊、農殘超標、電商零售產品的物流制約等情況,嚴重制約了農產品上行的發展。分析原因,她結合上游企業的采購需求、農村的實際情況,把來村網定位服務于訂單農業的農村電商平臺。通過分析農產品市場大數據預測農產品價格走勢對接農加工企業,以市場需求引導農業種植,同時以四季循環訂單農業、有機種植帶動發展形成農村新型經濟聯合體,通過人工智能農業技術數據庫,為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提供技術和管理服務,協助其提升單位畝產量和單位畝產量的質量,保障其豐產和豐收,帶動農民增產增收,解決老百姓盲目跟風種植的風險。
三大舉措實施帶貧
來村網通過農村電商服務站把農產品種植訂單分配給貧困村種植合作社,合作社吸納貧困戶為社員,實現了帶動合作社流轉貧困戶土地脫貧一批、貧困戶用工脫貧一批、帶動貧困戶種植脫貧一批、電商培訓孵化創業脫貧一批,打造了多方位的電商扶貧模式。
訂單種植帶貧。通過“農村電商+訂單農業產業扶貧”,來村網與遂平縣17個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訂單農業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帶動86家種植合作社開展農業訂單種植和農產品電商銷售,服務了13.2萬畝的花生、蘿卜、包菜、洋蔥、辣椒、冬瓜、紅薯等特色蔬菜訂單種植基地。同時,來村網為5000多戶家庭提供了務工機會,帶動合作社幫扶2000余戶貧困戶。
服務站點帶貧。在駐馬店建立176個鄉村服務站,實現以點帶面扶貧。如遂平縣玉山鎮悅莊村服務站流轉土地100畝,建來村網育苗服務基地,實現安置就業幫扶30余戶,完成金融扶貧帶動60戶。帶動玉山鎮麥套辣椒種植800多畝、花生種植700多畝、包菜種植1300畝,其中貧困戶種植78畝,每畝每季度可收入4000多元。
網絡帶貧。為更好地把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應用到小農戶和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當中,來村網開展種植培訓5000余人次,實現人工智能病蟲害防治遠程診療APP服務26萬畝種植基地開展精細管理、品控溯源和銷售等服務,探索了以智慧訂單農業促進產業扶貧的新型電商扶貧模式。
讓小農戶搭上信息化快車
李敏說:“她帶領的團隊平均年齡28歲,全部本科學歷,奮斗在農村的第一線。當人們還在熟睡,來村網的小伙伴已經披星戴月奔赴在去往各個鄉村的路上。無數個深夜,當人們已經入睡,來村網的小伙伴才收工趕往回家的路。8年,我們經常被懷疑、被挑戰,但是我們對自己、對未來堅信不疑。”
“我們的目標是希望給貧困群眾帶來更多的收入,給廣大農村帶來更好的變化。”李敏告訴記者,目前,來村網APP已取得了8項技術專利,在農業信息化建設尤其是互聯網+小農戶發展鄉村振興和智慧農業方面的功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來村網先后被評為全國網絡扶貧“雙百”項目、河南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八方援”河南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行動項目大賽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李敏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擁有夢想,擁有在脫貧攻堅戰主戰場和鄉村振興一線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下一步,來村網將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讓農業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小農戶覆蓋,加快推動農產品流通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真正讓小農戶搭上信息化快車,更好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增色添彩、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