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軍旅生涯
“十八歲,十八歲,我參軍到部隊,紅紅的領章映著我開花的年歲……”這首動聽的軍歌,總是喚起我對軍旅生活的回憶。
1981年,我18歲,懷著憧憬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行列,成為了鐵九師四十三團一名光榮的鐵道兵戰士。11月8日,我告別親人從河南西平踏上北行的悶罐火車,來到位于內蒙古赤峰市西一個叫穆家營子的新訓基地,開始了我的軍旅生涯。
在新兵連集訓,營房就是帳篷,大通鋪,一個帳篷一個班,十多個人擠在一起。取暖靠鐵道兵發明的地火龍,在帳篷外砌一個爐灶連通帳篷內用磚砌的火龍道,外邊天寒地凍,室內溫暖如春。伙食是土豆、白菜,玉米糝高粱米,讓人難以下咽。一個星期改善一次生活,吃一頓面條,這讓習慣了面食的我很不習慣。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疊被子、整理內務,學排長、班長把被子疊成“豆腐塊”,鋪面抻平沒有皺褶,不合格的重新來,并成為全班挨批的典型。作息、出操、軍訓、集體活動等,一切以軍號為令。打掃衛生、集體勞動,人人爭先恐后。為了磨練應急反映能力,半夜正睡得香甜,哨聲突響,緊急集合,打背包、穿衣服,全在黑夜里進行,不允許開燈,沒有經驗的新兵穿錯衣服和鞋帽、衣衫不整的事情時有發生。軍事科目訓練,每天隊列、正步、拼刺刀、臥地練瞄準……軍訓確實很艱苦,但為我今生養成吃苦耐勞的堅強意志和不折不扣的執行力,鑄造血性與剛強的軍人氣質奠定了基礎。
3個月的新兵連集訓很快結束,我們一百多名新兵完成了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蛻變,被分配到各連隊,開始了真正的鐵道兵生活。我被分配到團后勤處倉庫擔任文化戰士,白天寫新聞稿、出板報,晚上和戰友輪流站崗放哨,看管全團的槍支彈藥、軍需物資。半年后,我被調到團機關宣傳股從事新聞報道工作,跟著新聞干事孔建安來往于各施工工地。在領導和同行的幫助下,我的文字水平得到了提高,為日后增強新聞寫作能力奠定了基礎。
時光如梭,轉眼到了1984年,鐵道兵改轉為鐵路工人。元旦,當我們摘下領章帽徽,列隊站在廣場上面對軍旗敬最后一個軍禮時,眼淚奪眶而出。軍旅生活雖然短暫,但嘹亮熟悉的軍號聲,高亢激昂的鐵道兵之歌,獵獵飄揚的軍旗,綠色的軍裝和鮮艷的“三點紅”,還有部隊的苦樂年華以及朝夕相處的戰友,永遠定格在我的青春記憶中。
回顧過往,一路走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無怨無悔的部隊生活,非常值得珍惜,讓人終生難忘。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