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莊村產業扶貧的“三駕馬車”
摘要:采取“助親幫扶”的形式,幫助貧困戶梁寬的女婿、吳根柱的弟弟在景區開辦農家餐館,并吸納李艷芳、王忠喜等貧困戶到農家餐館務工,切實增加他們的收入。
記者 張新義
確山縣瓦崗鎮鄧莊村地處淺山丘陵地帶,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同瓦崗鎮黨委、鎮政府及鄧莊村“兩委”,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以產業促增收、以產業促脫貧,目前已初見成效。
鄧莊村的產業脫貧主要分為旅游產業帶貧、稻蛙綜合養殖促脫貧、小龍蝦養殖促脫貧三個方面。產業扶貧的“三駕馬車”,助推鄧莊村群眾增加收入、擺脫貧困,闊步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在旅游產業帶貧上,該村依托老樂山景區,安排趙大妮、楊保同、冉桂平、孫井芝、劉春玲等去景區工作,月收入1500元~2000元。采取“助親幫扶”的形式,幫助貧困戶梁寬的女婿、吳根柱的弟弟在景區開辦農家餐館,并吸納李艷芳、王忠喜等貧困戶到農家餐館務工,切實增加他們的收入。
在稻蛙綜合種養項目上,結合地理環境和水源較好的優勢,該村實施田間工程改造、開展稻蛙綜合種養,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穩糧增效、稻蛙雙贏”。該項目的建設、經營、管理、技術等流程簡單易學,發展模式容易復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從事建設與種植、田間管理工作,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年紀大的或身有殘疾的貧困戶,可直接享受產業帶貧收益金每年2000元。目前,黑斑蛙已完成蝌蚪向青蛙過渡的時期,生長情況良好,沒有出現任何不可控的病變。6月份在蛙田套種水稻,8月份黑斑蛙可以出售,10月份無公害水稻可以收割。黑斑蛙預計畝產在1000公斤左右,無公害水稻每畝在250公斤左右,每畝收入在3萬元左右。
在小龍蝦養殖促脫貧上,該村建起了養殖基地,吸納有發展意愿的董國友等貧困戶加入養殖基地,為其提供技術指導、為產品銷售提供保障,消除后顧之憂,年收益在2萬元左右。2018年,該項目建成后,貧困戶趙永青、董國友等10人參加了建設與養殖、運營工作,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白妮、姜包、林連成、趙保中等貧困戶2018年直接享受產業帶貧收益金1400元。今年,該村擴大產業養殖面積120畝,養殖品種更豐富,有小龍蝦、鯉魚、鰱魚、草魚、臺灣泥鰍等,讓更多的貧困戶和一般農戶加入進來,盡快脫貧致富。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