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三
摘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各區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將對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新華社記者 趙超劉敏劉劼
看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只看一時,而要洞悉大勢。
今日之中國,既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又處在由大向強的關鍵階段,少不了成長的煩惱、轉型的陣痛,避免不了各種風險挑戰。
盡管有風浪侵襲,有艱難險阻,但從中國發展大勢上看,新發展理念日益融入實踐,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腳步堅定不移。面向未來,中國經濟必將在攻堅克難中脫胎換骨,在風雨洗禮中穩健前行,開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踐行新理念開拓新境界
生機盎然時節,放眼神州大地,一幅幅發展新圖景生動呈現——
首都北京,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正在進行,優勝項目將獲得融資支持等服務。從昔日京郊荒野到如今國家名片,中關村每一天都不缺少創新故事。
黃浦江畔,新一批27家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一季度,上海新設外資項目、吸收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實現“三增長”。
寶塔山下,延安市貧困縣全部摘帽,226萬老區人民告別絕對貧困。從山西、甘肅到貴州、廣西,退出貧困縣序列的數字在不斷刷新。
發展,是近代以后中國人矢志不渝的追求。發展才能自強,自強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
回望來時路,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也在發展中積累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歷史、現實、未來的走勢中,準確判斷我國發展所處的方位、發生的變化,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全局開啟歷史性變革。
思路一變天地闊,觀念一轉氣象新。
從高速增長到邁向中高端,中國的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
從增量擴能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的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中國的發展目標從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轉向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開局季,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比重達57.3%,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六成,服務消費占居民最終消費支出比重達47.7%;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7.8%和6.7%,高于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
突破思維定式,告別路徑依賴,跨越轉型關口,中國在新理念引領下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破除無效供給,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是經歷鳳凰涅槃的變革中國;
新技術不斷涌現,新產業厚積薄發,新業態方興未艾,這是充滿蓬勃生氣的活力中國;
擯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牢牢守住生態紅線,推動綠色發展,這是建設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
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一路前行,這是走向偉大復興的奮進中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表示,中國的進步為當今世界增加了確定性和希望,中國的未來一定會取得更大發展。
積聚新動能點燃新引擎
售價只有大型超導核磁共振儀的四分之一,體積小,成像清晰,還有可移動的車載版,這是包頭稀寶博為醫療系統公司利用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磁共振儀。
“今年已經拿到20多臺訂單。”公司副總經理邢志強說。
稀土廣泛應用于高科技領域,被譽為“新材料之母”。包頭市稀土資源占全國八成以上,但由于技術落后,長期充當廉價原料輸出地角色。
近幾年,隨著科技創新投入不斷加大,包頭當地的稀土加工率超過80%,賣“土價錢”的局面正得以扭轉。
邁入發展新階段,能否跨過人口紅利消失的“劉易斯拐點”?能否跨過人均GDP提升到一定階段后的“中等收入陷阱”?
今日之中國,以自身實踐充分證明:在爬坡過坎中實現關鍵一躍,必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打造競爭新優勢。
新動能何在?新優勢何來?
用好深化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持續激發新動能——
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微觀杠桿率下降,企業成本降低、效益改善,改革之“深”提升發展之“質”;
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行,營商環境持續改善,2018年全國新登記企業670萬戶,日均1.84萬戶,改革之“進”夯實發展之“基”;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壓艙石”更加沉穩有力,夏糧豐收在望,改革之“準”促進發展之“穩”。
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有效培育新動能——
近日舉行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等悉數亮相,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同臺競技,從不同側面勾畫出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的圖景。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級創新平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我國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推出一系列支持鼓勵創新的重磅舉措,“第一動力”愈發強勁。
2018年,我國受理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6.9%和33.3%,新能源汽車、智能電視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66.2%和17.7%。
補齊民生這塊短板,不斷催生新動能——
今年以來,國家相繼發布推進養老服務、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意見。幼有所育、老有所養,既是改善民生的舉措,也蘊藏著巨大商機。
“五一”小長假期間,我國日均9266趟列車飛馳、1.6萬次航班起落、國內旅游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渾厚潛力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
“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平穩,消費者對于收入預期普遍較好,這是假期消費火熱的主要背景。”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說。
當今中國,醫療、養老等民生底線正在不斷兜牢;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24萬人,民生之本得以穩固;收入提高、負擔減少,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凝聚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能。
塑造新格局贏得新機遇
長三角地區7個城市宣布地鐵掃碼便捷出行實現互聯互通,省際斷頭路正在一一打通,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首期第一階段77億元人民幣募集完畢,滬蘇浙皖一市三省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正式開通上線……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又一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按下“快進鍵”。
知天下者,善謀大勢;決勝負者,長于布局。
著力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拓展發展新空間——
今日之中國,城鄉區域空間不斷拓展,結構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在縱橫聯動中漸趨形成。
在北方,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北京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在減量發展中強身健體,去年新經濟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1%;雄安新區正式啟動征遷安置工作,京雄城際鐵路建設如火如荼。一減一增,滿盤皆活。
在南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漸入佳境。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通車,帶動“五一”假期內地赴港旅客較去年同期增長約四成。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新的增長極蓄勢待發。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各區域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將對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共享發展新機遇——
總部位于美國亞特蘭大的全球鋁材生產巨頭諾貝麗斯5月23日在上海宣布,增資1.8億美元的江蘇常州工廠二期項目有望于今年底建成投產。
今年1至4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3039家;實際使用外資3052.4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來自美國的投資同比增長24.3%。
上個月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再次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目前,已有127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今日之中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翻越一座座山峰,跨過一個個險灘,蓄勢騰飛的東方巨龍,不斷拓展走向復興的新天地……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責任編輯:郭永勤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