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湖·三代情
摘要:由于從小受爺爺、父親的影響,我對宿鴨湖有著太深的感情。宿鴨湖建湖60多年來,由于上游多條河流的匯入,湖區內已堆積了大量的淤泥和垃圾,嚴重影響了湖水生態質量,也大大縮減了 湖區防洪抗災能力。58億元,對宿鴨湖開展清淤擴容工程。
◇王新立
一
兒時,如豆的燈光下,飄雪的小窗前,爺爺經常一邊用蘆葦編著過冬的草鞋,一邊親昵地問:“你知道宿鴨湖嗎?你知道咱老家在哪兒嗎?”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宿鴨湖位于汝南縣西北部,湖面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我之所以回答這么流利,是因為答案全印在老師發給我們的鄉土教材上;對于第二個問題,我只能搖搖頭。爺爺說:“告訴你吧,咱的老家原來就住在宿鴨湖庫區里,那里有一個叫代塔的村子,是一個有著1000多口人的大村啊!1957年,政府把庫區里上萬戶百姓全部移民出來,咱就搬到了這個名叫周莊的平原小村,過上了安穩日子!”
在爺爺的講述中,我對宿鴨湖有了深深地了解:這里原是一片地勢低洼的平川,盛產半夏、河蚌、湖草等特色物產,加上這里蘆葦遍地,野鴨云集,人們便把它稱為宿鴨湖。多少年來,汝河、練江河、韓溪河等大小水系在此經過,導致終年積水,泄洪緩慢,經常出現河水泛濫、淹沒莊稼的自然災害。特別是1938年夏天,宿鴨湖庫區遭受洪水襲擊,庫區百姓遭受滅頂之災:草房土墻倒塌無數,即將成熟的麥子浸泡在濁水里。為了活命,鄉親們大多走上外逃謀生的路子,剩些老弱病殘只能在水泊泥沼里尋找些螺蚌、慈姑充饑。一時間,空曠的村子里人煙稀少,泥濘的田野中蓬蒿滿目,庫區老百姓多么渴望能夠擺脫水澇災害的魔爪。
1957年6月,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第八個年頭,為了根治中原大地水澇災害,國家水利部批準,投資1800萬元,修建宿鴨湖水庫。水庫動工之初,人民政府首先對庫區百姓進行移民安置。爺爺很高興,全家人可以永遠擺脫水災的侵擾,一年四季都能睡上一個安穩覺了。可是,想起從今以后,將要永遠離開這片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心里又多了一份不舍和留戀——“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啊!最后,爺爺還是堅決響應國家號召,趕著一輛牛車,拉著全部家當,隨著移民隊伍來到陌生的周莊安家。
1958年3月,當庫區移民全部安頓妥當后,上級政府動用周圍5個縣的民工11萬人,用4個月的時間挖湖底、筑堤壩,將這方圓近百里的低洼之地,用長堤圈起,修成了一座既能蓄洪,又能灌溉的全國第一個大型平原人工湖。
宿鴨湖首次修好后,爺爺從新家徒步60多里路登上新修建的宿鴨湖大壩,遠望一湖碧水,禁不住熱淚盈盈。
二
父親隨爺爺離開宿鴨湖時,還不到20歲。雖然在庫區生活時間較短,但他心中也有著思鄉之情。
1975年,在父親的人生里程中,注定是一個永遠不可抹去的黑色年份。就在這年的8月4日,由于受超強臺風影響,一場特大暴雨如銀河倒懸傾瀉而下。一時間,廣袤的豫南平原成了水鄉澤國,宿鴨湖也成了“洪水招待所”。8月7日21時,宿鴨湖上游的石漫灘、板橋等多座水庫決堤,特大洪水浩浩蕩蕩奔涌宿鴨湖;8月8日21時,宿鴨湖中最高水位57.66米,庫容水量12.57億立方米,宿鴨湖命懸一線!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上級部門成功實施了破堤分洪,保住了宿鴨湖。但是,由于上游多座水庫的洪水滿溢,導致河南省29個縣市、1100萬人受災,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75·8”洪水過后,全國各地紛紛給災區捐款捐物。盡管當時的庫區移民地也成了災區,但是全隊群眾還是主動拿出家里稀缺的白面,烙鍋盔、燒餅,幫助重災區人民渡過難關。時任大隊支部書記的父親,把鄉親 們烙好的鍋盔、燒餅收齊后,帶上村干部、黨員代表,開著一部手扶拖拉機,趕往宿鴨湖大堤上。面對剛剛擺脫洪水夢魘、居無定所的災民,父親動情地說:“吃吧,咱們都是宿鴨湖的人!現在是新中國,共產黨不會讓我們再餓著!”
1975年冬,隨著“抗災自救恢復家園”活動的全面開展,國家先后為宿鴨湖災區撥出專款一億多元,調集汝南、上蔡兩個縣的民工6000人,利用一個冬春的時間,對宿鴨湖開展加固除險恢復重建工程。父親得知這個消息后,主動請纓,帶領隊上的幾十名年輕人,加入了建設隊伍。經過一個冬春的苦干,共修復大壩險工25處,取直大壩500米,完成土方298萬立方米。
每每談起這番經歷,父親總是一臉感慨地說:“當時,為了加快工程建設進度,他與兄弟縣的民工們,不分晝夜連軸轉,只想著早些把宿鴨湖建設得更加牢靠,真正成為造福一方的‘幸福湖’。”
三
算起來,我是從宿鴨湖庫區里走出的第三代人。由于從小受爺爺、父親的影響,我對宿鴨湖有著太深的感情。
宿鴨湖經過幾次重修、重建,如今已成為“幸福湖”。仲夏五月,漫步長堤,但見垂柳掩映,白鷺翩翩,遠比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景色更加壯闊。驅車至西岸湖濱,綿延著6萬多畝的森林植被和近萬畝的蘆葦蕩,此乃省級宿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之所在。水之湄,生長著一棵棵柔絲拂水的垂柳,芳草萋萋中群鶩棲息、鴛鴦戲水,這其中不乏丹頂鶴、天鵝、白肩雕、白尾鳶、蒼鷹等珍稀鳥類。宿鴨湖13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和古跡:董公島、情人島、仙女橋、劉秀橋……現在的宿鴨湖,已成為集國家鳥類保護區和國家濕地保護區于一體的水域觀光型自然景區。
宿鴨湖建湖60多年來,由于上游多條河流的匯入,湖區內已堆積了大量的淤泥和垃圾,嚴重影響了湖水生態質量,也大大縮減了 湖區防洪抗災能力。更加令人興奮的是,2018年,經國家水利部批準,投資31.58億元,對宿鴨湖開展清淤擴容工程。
一座湖牽出三代情,循著三代人情感歷程的軌跡,宿鴨湖實現華麗轉身,變成“水美、魚美、環境美;水好、魚好、人更好”的中原明珠!
責任編輯:張湘鋒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