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衣物捐贈 緣何被騙子相中
摘要:人人家里都有一些不穿的衣物。這些被淘汰的衣物,都是還能穿的,有的還挺新,送親朋沒人要,當垃圾扔掉又可惜,小區冒出來的噴著“慈善公益”“環保公益&rd
人人家里都有一些不穿的衣物。這些被淘汰的衣物,都是還能穿的,有的還挺新,送親朋沒人要,當垃圾扔掉又可惜,小區冒出來的噴著“慈善公益”“環保公益”字樣的二手衣物捐贈投放箱為人們解了難題。
而騙子也打上了二手衣物捐贈的主意,通過設置捐贈投放箱收集衣物,進而販賣。
10月9日,天津警方通報稱,有兩名犯罪嫌疑人自行購買了50個二手衣物捐贈投放箱,放在高檔小區中,再將回收的衣物以廢舊布料的形式變賣。此后,犯罪嫌疑人還曾盜竊其他衣物捐贈投放箱內的衣物變賣牟利。
將50個打著“環保公益”旗號的捐贈投放箱安置在小區,居然沒人審查他們的資質。物業公司之所以輕信了騙子的謊言,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騙子設置投放箱的做法就如同“有人打瞌睡有人送枕頭”。
怎樣減少生活垃圾、如何落實垃圾分類,是小區物業頭疼的問題。居民將二手衣物投放到設置在小區的捐贈箱,就能夠減輕垃圾桶的壓力,也實現了垃圾分類,還夠降低清運生活垃圾的成本,小區物業自然樂成此事,也就放松了警惕。
同時,騙子打的是“公益”“慈善”的旗號,利用人們扶貧濟困的心理,把他們的善心當做發財的機會。而多數人對于“慈善”行為缺乏戒心,不會深究背后的行事主體和意圖,這猶如為騙子們行騙開了“綠燈”。
由此,城管、物業公司應當承擔未盡到審核準入的責任。如何打通城市居民包括二手衣物在內的廢棄物品與需要它們的困難群眾的通道,讓騙子無空子可鉆,讓慈善行為得到應有的效果,應該成為相關部門研究的課題。
摘自《法制晚報》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法制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