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 家長一味施高壓效果未必佳
摘要:一味施高壓 效果未必佳(民生觀)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茶不思飯不想,耽誤了學習、損害了身體—&mda
一味施高壓 效果未必佳(民生觀)
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
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茶不思飯不想,耽誤了學習、損害了身體——相信但凡是做家長的,誰也不想這樣的情況出現。可是,光有愿望沒用,關鍵在于怎樣做才有效。
實話實說,不少家長的做法,并不能實現幫孩子遠離網絡沉迷的目標。
有的家長輕信一些來歷可疑、沒有正規資質的戒網癮中心,把孩子送了進去,發生過不少悲劇。讓人聯想起《笑林廣記》里頭說的黑色笑話:為了治駝背,拿倆木板夾著病人使勁踩。“醫生”還振振有詞:我治的是羅鍋,還管人死不死?
更多的家長是自己上馬,勞心費力,沒少折騰,但是效果總不令人滿意。和一些困惑的家長交流后,我梳理了一下他們的管理過程,往往是這樣:家長發現苗頭,馬上陷入焦慮,采取高壓政策:全面禁網禁手機!然而,互聯網社會里,維系這樣一個全方位的“真空”狀態非常困難,自己加班、爺爺奶奶心軟、小伙伴互通有無……不知哪個環節有漏洞,就使管理變成曠日持久的貓鼠游戲。
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這是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逆反心理強烈。家長一堅決反對,孩子反而覺得,不玩是聽家長的,玩是“做自己”,對自主的渴求壓倒了自制,事情于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特點。先要取信于子女,別扣道德帽子。然后,靶向治理,精準施策。與其全面禁網,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戲最讓孩子沉迷、沉迷點在什么地方,進行重點管理。和孩子一起認識危害、討論辦法,讓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舉措,家長督促落實,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給自己留了繼續玩游戲的空間,只要保證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業玩半個小時,可以開個小口,畢竟危害在于喪失自制。另外,“自然界討厭真空”,抽走網絡游戲這一塊,就要考慮填上什么。踢球、遛狗、家庭名著讀書會……只有另一種有意思,才能替代一種有意思。
防止沉迷,也不能光讓家長使勁。制定更精準的政策、有效識別青少年、不設“玩得越長獎勵越多”式的激勵、定時強制下線……這些措施,期待游戲公司和管理部門的繼續發力。(李智勇)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