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美教師”候選人時想:用青春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摘要: 2018“河南最美教師”候選人時想——用青春書寫不平凡的人生□晚報記者郭建光文/圖時想和學生們一起讀書。“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
2018“河南最美教師”候選人時想——
用青春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晚報記者郭建光文/圖
時想和學生們一起讀書。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這是新蔡縣李橋回族鎮獅子口小學教師時想6年前剛到學校時寫在日記本上的尼采名言。
為了夢想的鄉村教師職業,時想大學一年級時從計算機專業轉到語文教育專業,大學畢業后有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可是他在體檢的最后一刻決定放棄。回到農村去!這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個小伙子用堅持詮釋了“有夢想,誰都了不起”。這就是2018“河南最美教師”候選人時想用青春書寫的不平凡的人生。
回到母校,他開啟“夢幻”旅程
“獅子口小學是我的母校。6年前,我帶的第一個班是四年級。當時我根據學生們的意愿,給班級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夢幻班。夢晴、夢茹、夢隨、夢瑤、夢婷、夢龍,我們班6名同學的名字中有‘夢’字。我們開始了‘夢幻之旅’。我在微博上以‘夢幻傳奇’為話題書寫我們的夢幻傳奇。”時想告訴記者。
昨天上午,獅子口小學校園內一派靜謐,見到時想老師時他正忙著從電動車上搬運河南大學寄來的書籍、標語等物品。
“河大的師生提前和我聯系,準備過幾天來這里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設包括美術、音樂、體育等內容的興趣班。到時候,孩子們就能夠享受來自河大師生的精彩教學。”時想說。
回到家鄉后,時想發現學生只有課本和教輔材料,基本沒有課外書。于是,從小就喜歡讀書的時想,買了50本課外書建起圖書角。后來他又得到作家黃繹霖和新教育基金會的幫助,先后為學校建立了“中山大學博學閱覽室”、“新教育童書館”。課余時間他帶著學生閱讀,班里大部分學生的閱讀量達到300本,有的達到500本。一本本精美的圖書為學生的生命抹上了絢爛的底色。
雞鳴即起,他要做學生的榜樣
獅子口小學共有340多名學生。時想不僅帶自己班級的語文課、體育課,還負責各年級在線課程的輔導。除了教學工作,他還負責學校的教務、安全等工作。每天的工作幾乎將他的時間占滿,如何見縫插針抽出時間進行“充電”,時想想到了一個辦法——早起。
時想決定每天早上5時起床。擔心自己會偷懶懈怠,每天起床后,他先坐在書桌前,發一個微信朋友圈:“晨光,你好!第×天。”他用這種方法監督自己,養成了早起的習慣。
“我終于有了看書、學習的時間。在每一個黎明,打開一本書,與一個個智者相遇,保持著不斷學習的狀態,做一個和學生一起成長的老師,成為學生的榜樣。”時想告訴記者,他還通過網上熊貓書院閱讀,在書蟲子公眾號上閱讀,從一些微信公眾號上汲取營養。
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有時會讓時想擔心自己會陷入知識和信息的海洋,有限的時間除以無限的信息,結果是零。因為家離學校較遠,來回需要一個半小時,所以他把閱讀放在了上下班的路上。每天在路上讀幾篇文章,開拓自己的視野。
“每天早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大聲朗讀,中午在教室里看書,以此來影響孩子和身邊的老師。”時想說,他們班連續兩年在中心校評比中獲得第一名,學校也連續兩年在中心校評比中獲得前三名。
被網友譽為“草根教師”的時想,每年寒暑假都風雨無阻地奔赴北京等地參加學習培訓。他被聘為周口師范學院“國培計劃”培訓團隊講師,先后到周口師范學院、駐馬店市驛城區等主持國培講座。他曾被評為“新蔡縣最美教師”,獲得“2017馬云鄉村教師獎”。2018年,他入選教育部鄉村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學員,到清華附小為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名“新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營”的教師上語文公開課。
時想的妻子孟均霞通過招教考試來到新蔡縣城教書,隨后動員他也參加考試,被他婉拒。
寒暑更迭,時想的夢想從未改變。
口頭作文,把每一個孩子都吸引進來
學生小尚口頭作文課堂上描述自己的同桌:“我的同桌有一雙殺人于無形的眼睛,讓人不敢多看一眼。貌美如花,只有嘴唇像一根香腸,但也蠻漂亮的。她是美貌與彪悍的合體……”
學生小陽敘述自己放學回家后的情景:“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然后用獅子功大喊:阿媽,阿媽,我快餓死了!我的媽啊,快點做飯吧。”
記者翻閱時想幾年來記下的孩子們的成長經歷,發現他在口頭作文課堂上記錄下的學生們的語言竟然那樣傳神。
獅子口小學校長曹鐘良說,這都是誦讀帶來的效果。時想老師每天都領著學生一遍遍地誦讀,用各種方法培養孩子們的誦讀興趣,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等經典古詩文。學生們多次在經典誦讀比賽中獲獎,背誦能力進一步提高。
無論是鮮花花爛漫的春天,還是大雪彌漫的隆冬,時想都會帶著班里的學生走出校園,接觸大自然。他讓學生們閉上眼睛,去傾聽來自大自然的聲音,然后化為語言講給其他同學聽。
“孩子們的表現超出我的想象。他們的語言率真鮮活,直抵人心。這是僅僅依靠語文課本無法帶給孩子們的直接體驗。每一次活動,每一堂口頭作文,我都會想方設法給每一個孩子機會,讓他們走出因父母外出打工跟著爺爺奶奶而養成的自我封閉的心理模式,敞開心扉,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實踐證明,時想的做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們的情感更豐富了,見到誰都會主動打招呼。采訪中,獅子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原玉榮騎著電動車來到學校。學生們見到原書記都會主動打招呼,一聲聲“原書記好”聽起來十分親切。
“扶貧先扶智。時想是土生土長的孩子,他帶來的一系列在外地學到的先進教育思想,我們都很支持。孩子們的變化是對時老師最好的肯定。”原玉榮告訴記者,時老師思想活躍,點子多,經常通過視頻和網絡請教外地的教育專家。“這是為孩子們帶來的最大的實惠。”時想說。
不忘初心,
夢想在這里化為現實
小時候,時想就受到伯父影響,立志做一名老師。他的伯父是一名鄉村老師,在村里德高望重。“我希望也能像伯父一樣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上高中時我就在自己的小傳中寫下‘不思有超世之才,亦無欲于商海沉浮,更無念于經綸世務。只思立三尺講臺,教書育人,盡綿薄之力于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時想說。
大學畢業后,時想在廣州市天河區一所學校任教,學習到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法。后來他想,與其在大城市里錦上添花,不如回到農村,為農村的孩子雪中送炭。“于是,我毅然回到家鄉,回到了國家級貧困縣的重點貧困村,也回到了我的母校。”時想說,“我姓時名想,為了初心,我給自己起筆名‘念之’,家鄉的這所小學就是我念之在之的地方。后來在家人的要求下,我參加了鄭州市的招教考試。但我舍不得離開母校和家鄉的孩子,在最后體檢時選擇放棄。”
對于未來的目標,時想希望自己一直堅守在農村教育的陣地,不斷創新,開設更多適合農村留守兒童的課程,為家鄉的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時想認為,不能讓孩子完全停留在課本知識的學習上,也不應該只是苦學。“我在完成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每天抽出一兩節課開展其他課程,將課堂與學生成長相結合,開展系列教育活動,讓孩子們不但快樂,而且強大,不但幸福,而且卓越。”時想說。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