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洋:手牽百姓情同暖 心系扶貧獻赤誠
摘要:手牽百姓情同暖 心系扶貧獻赤誠——澗頭鄉吳樓村委駐村第一書記廖洪洋見習記者 杜若朝露未晞,吳樓村委駐村第一書記廖洪洋就已經來到了貧困戶陳蘭英老人家中,詢
手牽百姓情同暖 心系扶貧獻赤誠
——澗頭鄉吳樓村委駐村第一書記廖洪洋
見習記者 杜若
朝露未晞,吳樓村委駐村第一書記廖洪洋就已經來到了貧困戶陳蘭英老人家中,詢問秋收受災情況。一進門,老人就親切地拉住了廖洪洋的手,高興之情溢于言表,“我知道你對我好,我啥話都愿意給你說”。駐村五個月,廖洪洋由開始的被質疑到逐漸被信任,這當中付出的心血是不言而喻的。
身患先天性佝僂病的孔會茹自幼雙腿殘疾,花一樣的年齡的她,原本應該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和同齡人一樣享受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可是,上天卻給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不能上學,只能長期待在家里。然而女孩天性開朗,廖洪洋與她溝通后得知,她渴望識字、渴望讀書、渴望上學。廖洪洋便自己出資購買了書包、課本等學習用品,并同時為她送去了輪椅。廖洪洋一有時間便教孔會茹認字,兩人時而開心一笑,這一刻他不僅是吳樓村委駐村第一書記,還是這個十歲小女孩心中的希望。
建黨96周年之際,在一次走訪中,廖洪洋偶然得知了建國前老黨員高超倫老人的事跡。崢嶸歲月里,他是屢立戰功的戰士。時光已抹去了老人當年的意氣風發,如今他只是一位形銷骨立、行動不便的老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廖洪洋帶領駐村工作隊對老黨員高超倫進行了慰問,并送去慰問金2000元。“黨好!黨還記得我!”這是老人一直重復的話。此后廖洪洋又邀請高超倫老人為村里黨員講黨課,一起追憶紅色歲月,激發愛黨熱忱。
“廖書記,干啥去啊?”、“廖書記,別回去再做飯了,包餃子!就在這吃吧。”一次次路邊偶遇的寒暄、一次次盛情的邀請,吳樓村委的村民見到廖洪洋總是這么熱情。他早已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融入吳樓村委這個大家庭。“三夏”防火的一天,孔莊村民孔令倫家門口的草垛著火了,廖洪洋剛巧經過,他二話不說就提水救火。火滅了,廖洪洋卻渾身都汗濕了。剛到家發現這一切的孔令倫,感動之情難以言表,慌忙進屋給廖洪洋切西瓜,等他出來時,只隱約看見暮色里廖洪洋遠去的背影。
褪去工作的“外衣”,廖洪洋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大兒子六歲,小兒子剛過了百天。平時他堅守“五天四夜”,吃住在村,就連妻子剖腹產時,他也僅僅請了五天假便返村工作。就在前幾天,大兒子的手又意外地多處骨折住院。即便如此,廖洪洋也只在醫院陪了大兒子一天。小家伙知道爸爸要走,躺在病床上拉著爸爸的手說“爸爸,我好孤獨。”廖洪洋答應他周末晚上就回來陪他。懂事的兒子戀戀不舍的撒開手,沒有多說什么,但廖洪洋轉身時淚已落下。
第一書記的工作,量大、事雜,駐村工作又十分繁重,廖洪洋都親力親為。常常一個電話就能讓他放下剛端起的飯碗。白天走訪農戶,晚上學習扶貧業務知識,犧牲節假日、熬夜加班是常態。可他總是一句“為人民服務”就淡化了自己所有的付出。但他所做的一切都被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真情幫扶促發展,扶貧濟困送溫暖”這是吳樓村委常莊村組貧困戶周樹英送給廖洪洋的錦旗。廖洪洋說這是他人生的第一面錦旗,他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服務群眾,為吳樓村委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截至目前,吳樓村委群眾已為廖洪洋送去了四面錦旗。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