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貨基沖刺老調重彈 公募規模戰提前入戲
摘要: 本報記者姜詩薔北京報道又是年終公募基金排名季,每年繞不過去的“規??矁?rdquo;如期而至。“我們已經收到了某家基金公司的‘需求單’,對方稱其要
本報記者姜詩薔北京報道
又是年終公募基金排名季,每年繞不過去的“規模坎兒”如期而至。
“我們已經收到了某家基金公司的‘需求單’,對方稱其要沖刺貨幣基金申購量,向我們尋求合作,并許以一定報酬。”12月7日,上海某券商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事實上,公募基金年底靠貨幣基金沖規模的做法已經不是秘密,而往年的案例也表明,基金公司年底沖規模的各種招數也屢試不爽。
不過,這種狀態或許將在今年發生或多或少的改變。由于今年9月公募基金流動性新規的出臺,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新規中部分條款對此類操作存在影響。
規模大戰正酣
“現在我們需要沖刺貨基申購量,如果您操作的賬戶有已配置的貨基或者閑置資金打算購買固收產品,請扔過來吧,我們給予您非常充足的營銷費用支持……”一位券商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展示某基金公司的“需求單”。
記者還獲悉,不少基金公司規模增量甚至與年底考核掛鉤,基金公司各條線員工也因此在規模上格外上心。
北京某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還是以前的慣用方式,用貨幣基金來沖擊規模。”
而2016年年底基金規模排名靠前的幾只貨幣基金,大部分規模均在今年一季報中出現縮水。
譬如,在2016年年底規模排名第二的建信現金添利,其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為813.23億元,但其2016年年底的規模有1352.8億元,縮水近40%;廣發貨幣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為156.46億元,較去年末的833.19億元更大幅縮水81%。
針對這種情況,有業內人士猜測“這或許正是‘幫忙資金’撤離所導致的結果”。不過,該人士同時也指出,規模縮水也離不開市場收益率的變動。
記者發現,部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確實在年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譬如,建信現金添利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今年1月份出現明顯下滑,最低達到2.8%,不過在2016年年底,其7日年化收益率呈現上升趨勢,一度超過3%。
但除了正常的收益率,機構給這些“幫忙資金”開出的條件也十分誘人。
前述券商人士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前述基金公司給他們提供的方案是,根據申購量萬分之四獎勵,即申購1千萬給予4000元費用支持,可以循環累計申購,累計計算申購量。
“資金一次占用四天,兩天享受貨幣基金正常收益,另外兩天給予萬分之四獎勵(相當于年化7.2%),如果持有跨年則額外再加萬分之一獎勵,即申購1千萬給予5000元費用支持。”該人士稱。
逐漸回歸理性
事實上,上述沖規模的玩法往年往往在十二月下旬推向高潮,不過今年這場“游戲”似乎來得更早一些。
北京某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實現在開始并不算早,應該說,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就已經打響這場戰役了。”
“銀行今年四季度就實現開門紅,因為他們也要沖業績,最近在‘狂賣’。”該人士指出,銀行方面也在加緊銷售基金,而且會給予相關人員雙倍獎勵。
“我們今年沖規模就是常規的績優基金持續營銷和新基金募集宣傳的方式,沒有特別的安排。”某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此表示。
“公司領導現在更看重規模的質量,就是投資者確實覺得這只基金好,有投資機會再購買,而不是年底的一個規模數據。這其實是一種更理性的資管規模觀念。”該公募人士說。
在此思路下,不少基金近期都在加大營銷力度。
比如博時基金對其今年業績表現比較好的博時主題行業、博時產業新動力、博時外延增長等基金著力推薦,華夏基金則對其近期正在發行的華夏睿磐泰利和華夏睿磐太榮基金,以及今年業績比較優秀的華夏回報、ETF基金等做主要宣傳。
在某基金從業人士與記者交流的過程中,還提到了今年流動性新規對貨幣基金沖規模這種方式的影響。“貨幣基金流動性新規發布后,大家這樣做的動力有所消減。”他指出,這是因為流動性新規對風險準備金的要求可能會給大家帶來壓力。
9月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后,當時即有分析指出,如果貨基規模超過了200倍的風險準備金,則把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從10%提升至20%,這就會影響基金公司發展貨基當期的管理費用收入,從而制約了基金公司在超過風險管理費之外去快速發展貨幣基金的規模。
12月7日,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流動性新規中單一投資者持有超過50%,不得采用攤余成本法計價的規定也會對基金公司用貨幣基金沖規模的方式帶來影響。”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