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通道化 基金子公司規模一年劇減近三成
摘要: 證監會2016年11月29日發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簡稱“新規”),至今已有近一年時
證監會2016年11月29日發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簡稱“新規”),至今已有近一年時間。規模超11萬億的基金子公司過去3年追求“量”之路,在近一年的時間內,演變為追求“質”之路。
目前來看,去通道化之后的基金子公司,整體規模不斷下降,業務也在不斷調整。例如,多家公司紛紛試水ABS業務,使得這項業務競爭變得愈發激烈。除此之外,FOF、股權投資、PPP等業務也在悄然開展。從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9月份基金子公司產品備案數量在近一年時間里首次出現較為顯著的增加。 □本報記者 姜沁詩
ABS仍是轉型熱門業務
隨著監管趨嚴,通道業務紅利消失,曾有“通道之王”之稱的基金子公司開始加速“去通道化”。對基金子公司而言,此前最大的短板其實在于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但這一年以來,基金子公司開始積極嘗試強化主動管理能力,例如轉型ABS業務、嘗試股權投資、PPP業務、發行FOF產品等等。
其中,ABS業務仍是多家基金子公司嘗試的熱門業務之一。以嘉實資本為例,隨著證券化業務的深入開展,嘉實資本逐漸確立以綠色金融、存量金融債權、消費金融和房地產證券化為核心領域的企業資產證券化重點發展方向,其產品的發行設立也逐步呈系列化態勢發展。
今年6月9日,由平安不動產與平安大華基金子公司——平安匯通聯袂打造的“平安匯通平安金融大廈資產管理費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設立。這標志著平安不動產第一單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正式落地。10月18日,由深圳平安大華匯通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平安大華匯通”)擔任管理人的“平安匯通-順豐小貸一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落地,該產品是順豐集團首次試水資產證券化融資,ABS市場就此迎來一位新成員。平安匯通作為業內首批設立的基金子公司,堅持在資產證券化領域精耕細作,目前公司已經成立了10余人的ABS產品及風控團隊,截至今年6月,累計主導發行ABS產品9單。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基金子公司來說,在現金流的使用效率方面有天然的優勢,ABS風險計提比例相對較低,管理規模能夠放得更大,比其他業務更有吸引力。平安大華匯通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宇認為,資產管理業務需要尋找新的路徑,后市繼續看好ABS業務的發展機會。他說:“今年以來,較為嚴厲的監管政策接連出臺,給傳統資產管理業務模式帶來了一定挑戰,但梳理監管邏輯不難發現,‘非標轉標’導向清晰,ABS作為核心路徑之一,后續業務空間非常廣闊。”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由于凈資本約束成本,ABS費率低,也使得行業競爭較為激烈。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累計有116家機構備案確認946只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總發行規模達12635.27億元,較2016年底累計規模增長了82.9%。在946只出具備案確認函的產品中,管理人為證券公司的達70家,基金子公司46家;從發行規模來看,證券公司發行的產品規模合計10057.61億元,占比79.6%;基金子公司發行的產品規模合計2577.66億元,占比20.4%。值得注意的是,天弘基金子公司天弘創新資管三季度首次上榜,位列第十三名。
此外,先于公募FOF的基金子公司FOF產品也在逐步增加。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基金產品備案信息,目前基金子公司備案的FOF和FOHF(即專門投資對沖基金的基金)產品,分別有50只和4只。從產品信息來看,前期以“一對多”為主,而“一對一”產品數量自2016年以來也有所增加。但從產品信息來看,目前主動管理的FOF產品仍然較為稀缺。
另外,記者了解到,新三板等股權投資也成為基金子公司突圍的路徑之一。有的基金子公司甚至早在2015年初就布局了新三板投資業務,目前已發行多期產品。但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對多家基金子公司而言,這一業務暫時不是工作重心。某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曾有多家公司在2015年嘗試新三板投資業務,鎖定期為3年,2018年會有一大批產品陸續到期。但從一些產品業績來看,有不少出現了虧損。
規模一年下滑28.61%
業務調整中的基金子公司,整體規模出現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分月度來看,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9月底,證券公司資管業務、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30.18萬億元,較8月底減少6777億元,減少2.2%。而8月整體規模又較7月減少1.1%。其中,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資產規模7.96萬億元,較8月的8.18萬億元減少2.2%。較一年前的11.15萬億元則下降28.61%。
在基金子公司專戶規模方面,超大規模的分布情況變化不大,中型規模的基金子公司專戶規模的變動比較明顯。其中300億—500億元規模的家數變化較大,從11家降為8家,而100億—300億元規模的家數從14家變為16家,此外100億元以下規模的家數增加1家,變為10家。
分季度來看,繼2016年末以來,截至今年三季度的子公司專戶規模下降態勢已持續三個季度。規模下降也更為明顯,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基金子公司前20名合計管理專戶規模55004億元,較上期減少4936億元。其中,招商財富資管、上海浦銀安盛資管、建信資本、深圳平安大華匯通財富和博時資本分列規模前五名,目前最新規模分別為5222.14億元、4635.38億元、4152.69億元、3862.99億元和3435.09億元。
農銀匯理(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易方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規模上較二季度分別增加99億元和117億元。前者也因此在排名方面上升三位,而其余子公司的管理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態勢。在這之中,民生加銀資管下降明顯,規模減少851億元,排名下降四位。
具體看基金子公司產品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共管理資產計劃10624個,相比年中產品數量減少751只,“一對一”產品和“一對多”產品分別為6246只、4378只,規模分別為65299.02億元和14286.44億元,顯然“一對一”產品已成為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從最新數據來看,基金子公司整體規模在不斷縮小,但產品備案數量卻出現增加。2017年9月1日至9月30日,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1304只產品,設立規模1666.43億元,較2017年8月增加9.71億元,上漲0.59%。其中,基金子公司備案243只,設立規模591.41億元,占比35.49%。基金子公司的備案情況則較8月更多,不僅備案數上較9月的176只多出67只,而且設立規模也較8月的331.51億元上升了78%。
增資進行時
根據新規,專戶子公司凈資本不得低于1億元人民幣,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準備之和的100%,凈資本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凈資產不得低于負債的20%。對不符合凈資本要求的子公司,監管層給予18個月的過渡期。自新規施行后第12個月,基金子公司各項風險控制指標達到規定標準的比例應不低于50%,第18個月不低于100%。
有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增資“補血”來滿足新規對子公司風險資本的要求,能夠使得業務規模還能保持在原始的水平,不用被迫收縮業務。
11月15日,南京證券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2.60億元先后兩期為旗下持股比為49%的公募基金富安達進行增資;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和南京市河西新城區國資平臺也將根據其持股比例進行追繳。分析人士認為,富安達基金可能成為股東為基金子公司增資的一個“過渡”。工商資料顯示,富安達資產的注冊資本僅為2000萬元,確有明顯的增資需求。南京證券招股書顯示,富安達基金2016年9月底和2015年年底總資產僅為2.58億元和3.08億元;而在富安達基金獲得此輪增資后,其也具有向富安達資產進行再增資的可能。
其實從去年新規征求意見稿下發后,便陸續已有子公司開始增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又有16家子公司實現增資、規模超50億元;目前,79家子公司有41家已達到凈資本不得低于1億元的要求。
工銀瑞信投資今年4月將資本金由2億元增至12億元;建信資本今年5月從5000萬元增至10.5億元,均是10億級別。此外,天弘創新今年5月增資5億元,注冊資本金從1億元增加到6億元;華夏資本也在今年3月增資3億元,也屬于大手筆。其他多數基金子公司的增資級別都在億元左右。
不過,還有多家公司未增資,或者正在準備增資。中郵基金表示,為滿足對風控指標的要求,該公司與首譽光控另一股東擬按股權比例對首譽光控進行增資約10億元,用于補充首譽光控凈資本。
德邦資本、國壽財富、東方匯智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子公司新政后暫未出現增資記錄。同時,記者發現,雖然許多子公司在今年實現了增資,但有部分子公司增資后的注冊資本金仍未滿足新規要求。如深圳華宸未來資管今年增資1000萬元,目前注冊資本金為3000萬元;深圳前海金鷹資管增資3000萬元,注冊資本增至5000萬元;上海華富利得資管增資3587萬元,目前注冊資本為7087萬元。
華南一基金人士表示,接下來可能會看到比較明顯的分化情況。本身規模不大的公司會朝著追求精品化的方向發展,會減少占用資本金業務量;規模較大、股東財力雄厚的公司或許會獲得較多增資,促進其長足發展;股東財力不雄厚的公司,或許會逐漸選擇往高收益的細分領域發展。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