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頻現 時來運轉還是馬太效應?
摘要: 編者按:爆款基金在今年四季度接連出現,日售百億的基金令資管行業為之所震,但同時也有發行失敗、經營
![]() |
編者按:爆款基金在今年四季度接連出現,日售百億的基金令資管行業為之所震,但同時也有發行失敗、經營慘淡的基金清盤。鮮明對比的背后,不禁令業內反思——權益類火爆,債券類低迷,貨幣類年底沖量,是受市場大環境影響,乃至各類產品命運不同;還是不同公司之間出現了分化,業績的馬太效應正在顯現?歷年來爆款基金的收益率又如何?
近日,公募基金業頻現“現象級”的新基金,發行伊始便有數十億資金認購,讓人驚呼“牛市來了”!然而,在少數基金火熱發行的背后,更多的新發基金卻陷入了募集困難的窘境。
爆款基金頻出
11月8日,僅開放一天,每人限購5萬的東方紅睿璽便結束了募集。業內有消息稱,這只產品“2分鐘售出10億、一上午售出100億”。
實際上,進入四季度以來,已有數只來自不同公司的權益產品創下了首募額數十億的銷售成績。
10月24日,中歐恒利三年定開混合基金在一天內售罄,首募規模高達74.41億元;10月26日,華南幸福生活成立,認購天數15天,共募集38.45億元;10月27日,華安幸福生活募集資金規模高達38.44億元;11月3日,銀華估值優勢成立,7日內募集到29.01億元;11月6日,嘉實價值精選成立,短短三日募集達66.1億元。
此外,首批公募FOF產品的銷售額也大為超出市場預期。《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首批6只公募FOF中,有5只首募規模都在20億元以上,其中規模最大的華夏聚惠穩健目標FOF共募集46.91億元,緊隨其后的南方全天候策略FOF募集規模為33.03億元,6只FOF共募集到166.36億元。
對此,招商證券分析認為,市場持續回暖,公募基金業績改善是公募發行回暖的首要原因。自2016年“熔斷”結束以來,市場持續上行,2016年公募基金發行卻相對慘淡,2016年“買基金不如炒股票”。
2017年,公募基金風格逐漸轉向偏藍籌,而A股整體實際是呈現普跌局面,跌幅中值高達13.8%。因此,招商證券認為,今年“炒股票不如買基金”,這也是投資者轉向基金的主要原因。截至2017年10月31日,2602只偏股主動管理型基金中,有2400只偏股型偏股主動管理型基金獲得正收益,高達92.39%實現正收益,也就是說超過九成的基金,今年是賺錢的。
固收類基金回暖
盡管主動管理型基金發行呈現品牌“馬太效應”,但固收類基金的發行趨勢卻是非常明顯。2017年四季度以來,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發行開始逐漸回暖。
四季度,債券市場對于資金的吸引力有了明顯的回升,債券型基金的成立數量和規模都在悄然攀升。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8月共成立債券型基金38只,平均募集份為8.81億份;9月則成立18只債券型基金,平均募集份額達到12.87億份;10月成立28只債券型基金,平均募集份額14.33億元。
此外,從規模上看,僅僅10月和11月,已經有多只30億以上的債券型基金成立。其中,民生加銀家盈季度定期寶募集52億份,中銀信享定期開放債券募集50.10億份,興全恒益債券募集39.56億份,南方興利半年定開債券募集30.1億份。
而債券基金提前結束募集的情況也頻頻發生,華夏基金共有三只債券型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側面體現出發行市場回暖。根據基金發行公告,富國景利純債債券、華夏鼎祥三個月定期開放債券、華夏鼎瑞三個月定期開放債券、華夏鼎諾三個月定期開放債券、興銀雙月理財債、光大保德信尊富18個月定開等基金陸續公告提前結束募集。
如果說主動權益類基金和債券類基金發行加速是受市場回暖的影響,那么“寶寶們”的發行受時間的影響就比較明顯了。進入四季度,基金年底沖規模的“戰爭”再起,貨幣基金發行進入小高潮。
證監會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顯示,9月以來,有9家基金公司共申請了13只貨幣市場基金。其中,匯添富基金申請了3只,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各申請了2只,華夏基金、銀河基金、農銀匯理基金等6家公司各申請了1只。
“現在基金還在申報期,不便透露過多消息,不過確實各家公司都在發貨幣基金,我們的風險準備金目前比較富裕,這也是發行的原因之一。”一家正在發行貨幣基金的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上海一位基金評價人士指出,每年四季度都是基金發行的旺季,尤其是臨近年底,基金公司要開始業績和規模雙重沖刺,此時對貨幣基金的市場需求量較大。“不過貨幣基金的規模不會太大,現在貨幣基金縮小規模是大趨勢。”該人士指出。
此前,天弘基金披露余額寶貨幣市場基金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余額寶規模為1.56萬億元,環比增速8.9%,相較于二季度25%、一季度41%的增速,季度增速大幅放緩。
成立難、清盤多
幾家歡樂幾家愁。一邊是爆款產品熱火朝天,隔壁的產品卻門可羅雀。
11月8日,長信基金接連發布了《關于長信樂信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延長募集期的公告》、《關于長信利尚一年定期開放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延長募集期的公告》。顯然,這兩只基金的募集狀況并不理想。
此外,有些基金僅僅勉強完成發行,規模并不太大。11月成立的新華華豐發行規模為2.3億元,而平安大華量化先鋒發行規模僅有0.41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普通股票及偏股型基金中,14只基金發行規模超過10億,但依舊有59只新基金募集規模不足5億,占權益類新基金發行比例達64%,貼著2億成立線發行的權益類新基金也達22只之多。
招商證券表示,2017年第三季度,新成立的基金共有352只,其中包括24只股票型基金、151只混合型基金和93只債券基金,總募集規模1749億份,單只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為5億元。
基金研究專家王群航表示,關注基金市場發行情況的常規指標是“發行/成立比”,一般來說,從月頻率來看,這個指標長期以來基本上在圍繞著“1”這個數值做窄幅波動。“但是現在,這個數值突然增大了很多,并且是成倍地增加了很多”。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王群航表示,這是因為自國慶節以后新基金發行的多、成立的少。“近期,有大量疑似超期未募去庫存的產品集中發行,好像是要集中在2017年末完成某項任務似的。”在王群航看來,鑒于當前的發行情況,“年內或許還將會有至少8只產品募集失敗。”
規模分化不僅體現在新基金發行之中,截至今年9月,開放式基金數突破4000只,公募基金早已不是稀缺產品,一些長期業績不佳的權益類基金也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規模長期在5000萬清盤線之下掙扎。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末,共有360只基金規模已經低于5000萬清盤線,迷你基金數量比前一季度增長約30%,盡管大部分迷你基金多為純債及靈活配置型基金,但也有46只權益類基金規模已經低于5000萬。
長期業績不佳幾乎是權益類基金規模縮水的主要原因。以兩只成立時間最早的迷你基金為例,兩只2009年成立的偏股混合基金,三季度末資產規模已低于5000萬,在今年各大類基金前10月業績冠軍紛紛突破50%的情況下,上述兩只基金今年一只凈值下跌18.38%,另一只微漲0.2%,最近三年期業績也分別處于后四分之一及后二分之一的位置。
同時,成立近8年時間里,基金經理頻繁變更,無一位基金經理任職時間超過3年。其中一只基金從2015年年中起,各季度末基金資產規模就已跌至5000萬元以下,今年三季度末資產規模僅2000萬元。截至11月3日,46只權益類迷你基金累計凈值低于1元的仍有8只。
業績分化是主因
“無論是新基金發行的兩極分化,還是老基金規模的兩極分化,背后都是基金業績的兩極分化。”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今年以來,在結構性行情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業績呈現極端分化狀態。
Wind數據顯示,年內偏股基金首尾業績相差高達86%。從年內業績表現看,截至11月5日,在2500多只主動管理型基金產品中,8只基金年內回報超過50%。其中,國泰互聯網+股票基金以58.22%的總回報領跑,東方紅滬港深混合基金以56.99%的回報緊隨其后,上投摩根新興動力混合H基金以56.61%的回報位居第三。易方達消費行業、國泰新經濟、東方紅中國優勢、交銀穩健配置、銀華富裕主題等基金,年內回報也超過了50%。
而在另一個極端中,中郵創新優勢基金年內下跌27.95%,東方互聯網嘉基金年內下跌22.24%,華商未來主題基金下跌了19.75%,金元順安價值增長下跌了18.38%,金鷹核心資源下跌了18.27%。
顯然,今年以來,基金首尾業績差距正在持續擴大。從資金申贖情況看,績優基金和績差基金開始呈現明顯的凈申購和凈贖回狀態,市場趨勢也呈現自我加強狀態,基金業績的“馬太效應”越發明顯。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