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理論 天中論壇

推進城鄉一體化應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2016-12-14 17:11 來源:駐馬店廣視網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劉文超(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指揮部辦公室)摘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地改變,從根本上危及著以傳統農業文明為基礎孕育的

劉文超

(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指揮部辦公室)

摘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地改變,從根本上危及著以傳統農業文明為基礎孕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呈現出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必須不斷探索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效途徑,協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長期以來創造積累的文化財富,所包括的口頭文學及其語言載體、傳統表演藝術、民俗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知識與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及其相應的活動場所等,既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具體體現,又是中華文化主權的有力象征。

城鄉一體化是一個國家、地區在生產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城市與鄉村相互融合形成一體的過程。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階段。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地改變,從根本上危及著以傳統農業文明為基礎孕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呈現出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

 一、城鎮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諸多危機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大多植根于農業文明的沃土而生,依賴傳統自然經濟的滋養成長。在目前快速城鎮化的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失去根基,面臨著在工業文明夾縫中求生的尷尬局面,很多傳統民間文化喪失了賴以生存的環境,走向消亡。老一輩傳承人時日不多,青壯年人遠離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呈現出斷層、后繼無人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改變著傳統的社會生產及生活方式,使那些無形而又源遠流長的代表民族意識形態的精神文化遺產在不同程度受到影響,面臨著諸多危機。

(一)主觀上保護意識淡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通過口傳心授,世代相傳的無形的、活態流變的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守護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家園,也是修復民族的記憶。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模糊,甚至不知曉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認為那些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手藝,技藝是老舊過時的,是不適應時代潮流的;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度是漠視的,缺乏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自發意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難度,也加速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亡。

(二)客觀上失去生存土壤。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逐漸失去其賴以產生、發展的文化生態環境。受新興娛樂活動的沖擊,傳統娛樂活動受眾正在逐漸減少,傳統娛樂活動逐漸消失;人們生存環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變化及外來文化的沖擊,舊的民風民俗已經很少被年輕人所接受和欣賞,因社會條件的變遷、技術的發展也使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漸被人們所忽視。由流浪藝人組成的河南寶豐馬街書會,雖然已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名錄,但這些草根藝人被邀請演出的機會卻越來越少。

(三)傳承上面臨斷代難題。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嚴重沖擊,特別是不少傳承人因年齡已高或后繼乏人,其所掌握的技藝隨時都有可能失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傳承,傳授方式基本上是口傳心授,這種文化的繼承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對繼承人的影響。對于許多傳統手工藝來說,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對其產生了新的沖擊,當機械化的批量生產帶來了效率和效益,傳統手工藝便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手藝人傳承這些非物質文化的積極性。

(四)保護上投入嚴重不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必要的財力、物力支持。因此,沒有足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難以對瀕危、珍貴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優先搶救保護。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需要大批具備一定專業素質、吃苦耐勞的人才,特別是專家、學者。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短缺的保護力量之間的矛盾,嚴重影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二、當前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義重大

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思維方式,體現著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以及社會穩定的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維護文化生態平衡。文化生態的平衡依賴于文化多樣性的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續的文化命脈。一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該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保留著形成該民族文化的原生態及特有的思維方式。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存在的形態制約和口頭傳播方式的限制,在經濟全球化快速推進的今天,這些遺產正以空間的速度走向消亡,整個文化生態平衡受到了嚴重破壞。因此,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迫切需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維護民族文化安全。西方的冷戰策略以及“和平演變”首先是從文化的入侵開始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合理利用,是針對經濟全球化和西方強勢文化資本滲透而進行的文化戰略選擇。中華民族的根,鮮活地存在于非物質文化之中,存活于民間生活和民俗風情之中。如果因信息網絡、大眾文化、西方“文化大片”等廣泛影響而阻斷了民族的文化命脈,將是非常可怕的文化災難。因此,必須從文化安全、文化主旋律、文化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

(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傳承民族精神。在數千年的傳承中,我國傳統文化孕育了刻苦耐勞和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雙重責任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大智慧,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財富,有些內容也許會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而失去意義,但其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在厚重而多樣、大一統而又多元化的演進歷程中,傳承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風貌和民族精神。

(四)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復興必經之路。一個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既要虛心好學、奮發進取,又要保持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中國文化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與朝氣、最具開放精神的文化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種對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詮釋,在變革和崛起的語境下,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雄辯。中國文化正在新的起點上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著動力,賦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內涵。建設好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民族認同,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復興中華民族的必經之路。

三、探索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效途徑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要結合城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不同特點,堅持正確的保護原則和保護理念,注重在實踐中把握規律、積累經驗,進一步探索完善科學有效的保護方式和途徑,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

(一)加強活態整體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既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又與特定的生態環境相依存。要使民間原生態非物質文化遺產存活下來,就必須重視與其緊密相依的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建立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村),既可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設立屏障,又能將民族文化遺產的真實狀態保存在其所屬的環境之中,使之成為“活文化”。目前,全國不少地方根據當地的地域特點,積極探索開展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方式方法。如安徽省和黃山市立足于歷史悠久的徽州文化,將“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 申報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加以保護;廣西壯族自治區制定了《中國紅水河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四川省制定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規劃綱要》。

(二)推進生產性保護。堅持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造福當代,是保護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那些仍然具有生命力,又有開發潛質的傳統手工藝和民間藝術,通過進行合理開發,以生產性的方式加以保護,這樣既有利于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又能體現其價值。在生產性保護的實踐中,一些地方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民間文化藝術節、旅游節、工藝品展銷會、民間歌舞比賽、開展集中宣傳展示活動等,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經濟資源,獲取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一些地方通過有效地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之輻射全國、走向世界,成為本地亮麗的文化名片。如山東的“濰坊國際風箏節”、四川的“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河北的“吳橋雜技藝術節”、廣西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等等,不僅促進了文化交流,而且還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三)完善記錄式保護。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工作人員運用錄音、錄像及親筆記錄等方式,記載民間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聲音、表演或技藝、生產過程,獲取真實可靠的圖像、實物、文本記錄及其他第一手資料,然后再整理分類,建立檔案、資料庫,進而利用多媒體、數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建立數據庫進行永久保存,并逐步做到資源共享。鄭州大學建立了中原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數據庫,北京、浙江、湖南等地以口頭文學轉換成卡通片的方式進行保護。

(四)加大博物館收藏力度。通過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廣泛收集整理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相關實物,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庫、數據庫,并把資料展示與實物展示結合起來。韓國為保護其茶道和韓服,設立了許多專門的禮節教育館,在傳統工藝和技藝的保護方面也設立了專門的“傳授館”,培養專門人才并準許游人參觀。我國浙江等地也建立了類似管所,集中展現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成為收藏、傳承、研究、宣傳民間藝術的中心。

(五)開發非遺旅游產品。商品化、市場化對于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具有積極的作用。大力開發具有民族民間傳統和地域特色的剪紙、繪畫、陶瓷、泥塑、雕刻、編織等民間工藝項目,戲曲、雜技、花燈、龍舟、舞獅舞龍等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項目,古鎮游、生態游、農家樂等民俗旅游項目。要在更大范圍內進行非物質文化資源整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民間藝術系列產品,加快推進民間藝術產品的產業化生產和商品化經營,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推動農村特別是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四川省綿竹市年畫村以年畫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開發旅游項目,吸納近千人從事年畫制作、銷售,開發出刺繡年畫、陶版年畫、手繪年畫折扇、手繪年畫門票等10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到美、法、英等50多個國家。同時,以發展鄉村旅游為契機,整治鄉村環境,帶動了農村農副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四、協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從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踐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城市的現代化發展之間并非不可調和的對抗性矛盾,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能夠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廣泛文化認同的思想源泉,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也能夠為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和傳承創造有利條件。因此,要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中,采取積極的、適用的措施,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使歷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年輕活力的城市文明共生共榮。

(一)喚起城市的文化自覺?,F階段是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加速發展的時期,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任務極為繁重、形勢極為嚴峻的關鍵時期。要通過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建立各級代表作名錄,加強代表作的展示推介,運用各種媒體和形式,廣泛深入宣傳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保護的緊迫形勢和重大意義,加深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和認同,喚起整個城市群體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文化自覺。

(二)建立激勵保障機制。引導社會思潮熱愛、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造空間和場所,包括有形的物理空間和無形的精神空間。針對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面臨危機、無人愿意從師承藝的嚴峻現實,綜合運用命名民間藝術大師、認定命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民間藝人職稱評定、對代表性傳承人發放專項津貼、給予從師承習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員生活補貼、試行政府出資為公眾購買展演服務等多種措施,力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生活上有保障、經濟上有效益、社會上有地位,激發傳承意識,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

(三)培養壯大傳承人隊伍。結合本地實際,篩選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創造條件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少兒藝術培訓,在中小學及高等院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選修課程,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引導社會觀念,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養后備力量。

       (四)整合社會力量協同保護。發揮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主導作用,通過政策激勵引導,調動各級政府部門、各類院校、各類社會組織以及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關心、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發動社會力量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多渠道籌集資金彌補目前政府單方面投入的不足,并將各方力量整合起來,協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搶救和弘揚工作,共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廣視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司机在线精品| WWW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国产日产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豆奶视频高清在线下载|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eeuss草民免费|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呲| 欧美人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 |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久久波多野结衣| 欧美XXXX做受欧美1314|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中文在线|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四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天堂新版8中文在线8|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久久婷五月综合|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无套剧情在线播放| 超清av在线播放不卡无码|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 天天综合色天天桴色| 一进一出60分钟免费视频|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日韩男女做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