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資金洶涌 基金投資踏上“險途”?
摘要:臨近年末,銀行理財資金又一波招標高峰到來,不少公募基金團隊將面對開拓市場和管控風險的矛盾。大批基金開始涉足所謂“收益增強組合”的管理。其實質就是在債券
臨近年末,銀行理財資金又一波招標高峰到來,不少公募基金團隊將面對開拓市場和管控風險的矛盾。大批基金開始涉足所謂“收益增強組合”的管理。其實質就是在債券組合的基礎上附加部分股票、轉債等權益類投資。
當市場里的錢越來越多,而適合投資的資產越來越少時,基金經理的選擇無非兩個:一是關閉申購暫時離開市場;二是繼續接受投資,并進入更高風險的投資領域。
后者正是過去一段時間,基金界發生的事情。
臨近年末,銀行理財資金又一波招標高峰到來,不少公募基金團隊將面對開拓市場和管控風險的矛盾。大批基金開始涉足所謂“收益增強組合”的管理。其實質就是在債券組合的基礎上附加部分股票、轉債等權益類投資。
“純債組合無法滿足銀行的收益需求,現在的做法就是增加權益類品種,希望通過權益品種的投資提升收益。”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說。
“現在是銀行勸說機構增加股票投資規模,但這樣的做法肯定增加了組合凈值的虧損概率,這和銀行理財要求的絕對收益的大方向不太一致。”另一家資管公司的市場總監如是說。
更多股票=更高收益?
“還是必須投股票。”老李在反復的權衡比較之后,做出了選擇。作為一家公募機構的固定收益總監,他近期一直在琢磨如何能完成客戶4%以上的年收益率需求。從債券到可轉債、可交債,再到打新、參與定增,老李的組合品種不斷增多。最終,風險波動率更大的股票還是在年末走進了老李接受的委外資金的總盤子里。
“投資權益類品種(股票),對債券基金經理來說難度不小。但是市場倒逼到這個水平,大家也只能往里跳了。”老李對記者說。
據了解,目前銀行對委外資金的收益要求在4%上下,財務公司、保險等機構對明年的收益要求更高,通常在6%附近。機構人士直呼“壓力山大”。在此背景下,基金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品種進行多元化配置成為普遍選擇。
由此,基金公司創設“固定收益+”產品在過去一段時間蔚為潮流。
所謂“固定收益+”,指的是傳統的債券資產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其他資產。除了傳統的A股,申購新股、量化投資、參與A股定增、商品期貨投資、港股投資等都是基金正在往債券組合里加的“料”。
其中,A股的絕對收益策略是最容易被添加進債券基金的資產包里的。但它的操作難度委實不小。
“股票投資水很深,并沒有太多真正的低風險投資方法,”一位投資總監說:“比如,買價值股票就低風險了么?分紅高點的股票就低風險了?低估值就低風險了?善于做波段的投資經理能保證每年都掙錢么?”這些都是考驗。
港股市場則是另一個風口。業內信息顯示,在近期發行的多只滬港深基金中,都可以找到委外資金的身影。
“之前委外資金在我們這里投資的多是純債基金,現在有些已經開始通過滬港深基金投資權益市場了。”深圳某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深交所日前也正式下發文件,同意開通博時基金、創金合信、華寶興業、景順長城、南方基金、申萬菱信、招商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港股通業務交易權限。一批具有針對性投資的基金產品次第亮相,瞄準的“風口”正是中小盤港股。
“我們即將發行的產品就是為委外資金量身打造的,機構比較看好港股市場的絕對收益機會。”上述深圳基金公司表示。不少機構,因為港股的估值較低而對進軍港股市場格外有信心。
基礎市場已在變化
這邊廂銀行理財資金的奔涌,讓基金業沉浸在“對接委外”的亢奮情緒中。那邊廂,主要的投資市場已經悄然出現了變化。
11月8日,央行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正在不斷完善宏觀審慎評估工作,進一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引導其加強自律管理,保持審慎經營。其中就包括正在著手研究將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中的廣義信貸指標范圍,引導銀行加強對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
回過頭看,過去兩年債券牛市與委外資金大舉入市緊密相關。銀行從非標資產向標準化資產的投資遷移,再加上經濟轉型背景下的基本面配合,是債市過去兩年走出史無前例的大牛市的重要原因。
然而,隨著經濟基本面的變化,銀行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預期,債市基本面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記者了解到,不少從事債券投資的私募開始通過國債期貨、CDS等工具對沖避險,這也為大部分資產投資于債券市場的委外資金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戰。
“央行明確了要著手研究將理財資金納入廣義信貸,短期影響不好評估,但是對市場預期已經有了影響。”某券商委外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預期委外資金流入減少,債市近期已經出現了較大調整。
事實上,隨著經濟數據好轉,經濟基本面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國金證券通過研究三季度數據發現,企業盈利連續回升,這是從2008年出現快速下滑以來,連續第3個季度回暖。
“企業盈利改善一方面得益于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價格回暖,另一方面說明需求側有一定好轉。我們認為,ROE的回暖至少將維持到明年上半年。企業利潤回暖一方面封殺制造業投資進一步大幅下行,制約利率下行空間;另一方面,對于股市基本面有一定支撐,提高風險資產吸引力。”國金證券稱。
市場人士進一步表示,近期出爐的PMI、CPI數據都可以證明經濟正在回暖,這都對債市是利空。此外,理財資金納入廣義信貸的預期以及年底美元加息,都將帶來流動性邊際收緊,或許進一步提升了債市調整的概率。
“冒險之旅”能行多久?
由于充足的流動性推動,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在近年出現風險偏好上升的趨勢。而這個趨勢,短期內沒有任何結束的跡象。
來自業內的信息顯示,作為資金輸出方,銀行的投資管理部門,近期不僅沒有放慢委外的步伐,相反還在進一步拓展委外資金通向權益類資產的渠道。
部分大型銀行正在通過兩個渠道拓展,一方面,對于前期已達成合作的投資機構,增加規模,提升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的工作一直在加快實施。
另一方面,圍繞著近期興起的“權益投資”需求,不少銀行正在推動其機構“投資白名單”的擴增,也就是說,部分商業銀行還在增加它的投資受托機構的范圍。
于是,依然有不少基金公司放言“明年將是委外大年”。
不同的聲音也有。有業內人士表示,從規模角度看,一旦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宏觀審慎評估中的廣義信貸指標范圍,表外理財規模大概率將放緩,委外投資的增速也將受到較大影響,這個狀況或許在明年就能看到。
該人士預計,由于表外理財受到的監管少、可加的杠桿高,因此收益率通常要高于表內理財。近年來表外理財的規模遠高于表內理財,約占整體銀行理財規模的70%。表外理財的監管新政一旦實施,對這個格局將有重大影響。
海富通債券基金部總監陳軼平認為,新政可能會刺激基金公司降低對委外資金的依賴度。“從目前來看,銀行資產的配置需求與當今經濟發展狀態是匹配的,單純地將表外理財納入MPA并不會給整個態勢帶來大的扭轉。但是,如果委外規模增速明顯下降,公募基金行業可能會減少目前對委外資金的強烈依賴,尋找下一個新的產品模式。”
興業證券認為,理財資金擴張是今年“債牛”最重要的邏輯。對理財資金的監管趨嚴之后,流動性的風險由利率債市場傳導至信用債市場,進而導致信用債被拋售。而由于所有資金的源頭——居民的資金已更偏向追求穩定的收益,這些被拋售的信用債(或者說風險)可能沒有資金愿意承接,這是信用債所面臨的更大的風險。
濟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政策突變、經濟好轉和權益市場轉牛,都有可能造成委外資金增長勢頭告終。
“上百家銀行可以看作一致行動人,一旦有政策出來壓縮委外規模,不排除出現大額贖回的可能。”王群航表示:“另外,一旦經濟好轉,實體經濟的資金不再流向理財資金,也會導致委外規模縮小。”
除去資金面的延續程度成疑,個別受托機構的管理風險,也在資產的高速增長中有所暴露。
據悉,由于涉及多類別資產的管理,目前不少委外定制基金開始增聘基金經理,由兩個或三個基金經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分別擔綱不同方向的投資。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基金能夠得到更專業化的管理,弊端也很明顯,一個基金的組合被分割成了幾塊管理,誰也不會對基金的整體表現負責。
另一個做法是,安排一個基金經理(通常是債券基金經理),統一負責基金的投資,由權益投資部安排基金助理或研究員,承擔該基金的權益類投資。
但后一種做法的后遺癥是,由于不掛名,權益投資團隊不太可能配置最好的人才來承擔助理崗位,這種做法的業績波動性堪憂。
總體上看,基金委外投資的風險偏好上升之路能走多遠,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內外環境的變化。如果解決不了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適應問題,無止境的高速擴張帶給行業的未必只是喜悅和福音。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