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大家手筆)
摘要:原標題:大家手筆:抓住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帶來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這是因為,在經濟高速增長期,市場需求快速擴張,供給不論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帶來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這是因為,在經濟高速增長期,市場需求快速擴張,供給不論優劣都有市場需求,轉變發展方式既缺乏壓力也缺乏動力。進入新常態后,經濟增速換擋,市場需求擴張放慢,需求結構深刻變化,必然要求加快調整和優化供給結構,進而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市場倒逼機制,提供難得歷史機遇。抓住并用好新常態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提高農業供給效率。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遠遠低于全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是供給結構上的一大短板。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導致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小,農業勞動力可利用勞動時間大量閑置,農業勞動生產率遠遠低于第二、第三產業,進而導致城鄉之間存在較大發展差距。城鄉發展差距較大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也制約著農村6億多人口消費市場規模的擴大。因此,聚焦城鄉一體化改革,消除城鄉之間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障礙,通過城鄉市場和城鄉產業融合有效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的目標,具有極大的緊迫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作出了部署,當前應加快落實這些改革部署,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大幅度提高農業供給效率。為此,應當把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市民化作為一個整體,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城市戶籍制度等改革,暢通城鄉溝通交流渠道,把城市的資本、技術、高素質勞動力引入農村,促進農民工留守親屬進入城鎮定居。這必將釋放新的巨大發展能量,成為新階段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改革投資體制,增加公共產品供給。目前,不少個人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供給能力過剩,但公共產品供給能力還明顯不足。包括交通、環境、市政設施、教育、醫療、信息、文化等在內的公共產品供給遠遠滿足不了廣大居民的需求。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改革投資體制、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等,把社會資金引入公共產品投資領域。各級政府應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開發公共產品建設項目,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有能力的企業進行投資經營。在政府主導下,實行誰污染、誰付費和第三方治理制度,逐步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在這個過程中,應重視吸引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投資,從實際出發選用BOT(建設—經營—轉讓)等多種方式推行PPP模式。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對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釋放需求潛力、穩定經濟增長等將發揮重要作用。
完善激勵機制,加快技術進步和第三產業發展。習近平同志指出: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各級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完善對企業和研發人員的創新激勵機制,加快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帶動產業從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近幾年,“營改增”改革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放、管、服”改革降低了創業門檻、釋放了市場活力,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但從產值比重特別是就業比重看,第三產業發展仍然滯后。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對創新創業活動給予更多支持,以創新創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鄭新立)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18日 07 版)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