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開啟古典樂器之旅——琵琶篇
摘要:琵琶、漁鼓、阮、古箏、二胡……說起古典音樂和樂器,小記者們還記得“高山流水”的故事嗎?她講述了一個叫俞伯牙的琴師和樵夫鐘子期的故事,二人以
琵琶、漁鼓、阮、古箏、二胡……說起古典音樂和樂器,小記者們還記得“高山流水”的故事嗎?她講述了一個叫俞伯牙的琴師和樵夫鐘子期的故事,二人以鼓琴抒懷,遂為知音。而鐘子期死后,再沒有人能夠聽懂俞伯牙的琴音,于是伯牙摔碎愛琴,終身不復鼓琴,留下千古知音難覓的佳話。
這個美麗的傳說告訴我們:音樂是一種語言,是知音方可聽得懂的語言。聽懂知音的音樂就是聽懂了你自己,聽懂自己的人也就領略了人生。
古典音樂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當你逐漸茫然、遠離于通俗流行音樂的躁動時,古典音樂就會成為平和慰藉你心靈的唯一音樂。音樂中蘊含的那份寧靜致遠和激情澎湃,能夠帶給我們心靈安慰與精神鼓舞。
從本期開始,我們小記者部將帶領小記者們一起去了解這些古典樂器,用心去感悟音樂的奧妙,激情與感動。
□晚報記者 高琳琳/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
游老師手把手教小記者。
“我也來練一把。”
琵琶,以其優美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及豐富的表現力深受眾多民樂愛好者的迷戀與熱愛。近日,晚報小記者跟著琵琶老師游李上了一堂陶冶情操的琵琶課,大家紛紛對這種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畢業于湖北黃岡師范學院音樂系琵琶專業的游李是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道教音樂團首席琵琶演奏員,全國“桃李芬芳”藝術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游李5歲學習琵琶,自幼師從河南大學音樂系趙嫻教授。在校選修揚琴二胡專業。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駐馬店市古箏古琴學會副會長。
“老師,琵琶一共有多少音啊,這些弦都能彈出聲音嗎?”由于第一次接觸琵琶,大家都很興奮,不停地向老師詢問。游李一一向大家介紹了琵琶的頭部、身部的名稱。
“琵琶是由“頭”與“身”構成,頭部包括弦槽、弦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當天,晚報小記者來到市春曉街中段的市老年活動中心二樓教室里,聆聽游李專業的講解。
“琵琶由六個相、二十四個品構成了音域寬廣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為鋼絲,二三、四弦為鋼繩尼龍纏弦。”游李說,琵琶發聲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類樂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質清脆明亮。
孩子們每個人都跟著老師練習了指法,在老師的幫助下彈起了琵琶,當一個個聲符從自己手中彈出時,大家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一些小記者家長表示,雖然學習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能夠讓孩子們和這些樂器有一個近距離的交流和接觸,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學習一些正確的學習理念、基本的演奏手,讓孩子們對藝術有了更多的認知。
琵琶小常識
彈弦樂器。 劉熙的《釋名》稱其為“批把”:“批把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 ,因以為名”。批把后改寫為琵琶。由此來看,琵琶是從象聲字而得。
約公元四世紀,有一種梨形音箱、曲頸、四柱、四弦,用撥子演奏的彈弦樂器由印度通過西域地區傳入北方,因其頭部向后彎曲,為區別于當時流傳的直頸圓形的秦琵琶,故名曲項琵琶。《隋書·音樂志》:“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又因其經過龜 茲傳來,又稱龜茲琵琶、胡琵琶或胡琴。宋代以后逕稱琵琶。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