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攝影藝術詮釋生活
摘要:□蘇弼坤“很多人都對我的名字感興趣。記得那年在一個攝影比賽的頒獎儀式上,主辦方念到我名字的時候,臺下就有人議論紛紛。很多人以為‘王磚頭’是我的藝名
□蘇弼坤
“很多人都對我的名字感興趣。記得那年在一個攝影比賽的頒獎儀式上,主辦方念到我名字的時候,臺下就有人議論紛紛。很多人以為‘王磚頭’是我的藝名,其實我的哥哥叫‘王石頭’,我自然就叫磚頭了。”昨日上午,在市民王磚頭的家中,筆者見到了這個玩了20多年音樂后玩攝影的人。
王磚頭
玩音樂的他掉進了攝影的“坑”
“很多人說攝影是光與影的交鋒。對于我來說,攝影是從聽覺藝術到視覺藝術的轉化過程。”王磚頭說,1985年,20歲的他接觸了吉他。在那個年代,吉他給年輕人的感覺就像一把“愛情沖鋒槍”,很多人被它俘虜。王磚頭就是其中一個。
那個年代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沒有老師,想學吉他只能自學。為了完成心中的夢想,王磚頭拿著磁帶抱著錄音機去小劇場錄別人的吉他彈奏。如果哪天幸運,碰上高手彈奏,他還會在演出結束后“賄賂”對方——將其請到自己家里,用一頓飯換一堂課。當時,只要能讓自己的吉他水平有所提高,他什么方法都愿意用。
1988年,通過在全國各地邊學習邊“走穴”,王磚頭的吉他彈奏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學成歸來的王磚頭在汝南開辦了自己的吉他培訓班。2010年,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獲得了到歐洲5國旅游的機會。
“第一次出國,而且是去歐洲,還是到5個國家,我很興奮。我想,這次旅行如果不用相機記錄下來,就太可惜了。”王磚頭說,那時他純粹是為了旅游才買了自己的第一部尼康D90相機。當時他并沒有想著將來朝攝影方面發展,畢竟他的吉他培訓和其他商業活動正做得正風生水起。
王磚頭說,他第一步相機就買了高質量的單反。當他產生買相機這一念頭后,第一時間告訴的是好友扎特和張愛武,那時他們兩人正對攝影熱情高漲。
從歐洲回來后,王磚頭便被張愛武等人帶到江西,參加一個攝影活動。也就是因為那次出行,王磚頭徹底掉進了攝影的“坑”。
“也許是幸運,剛買相機只有5個月時間的我,在那次攝影活動中竟然獲得了中國首屆建筑攝影優秀獎。第一次外出參加攝影活動,第一次獲獎,還是全國獎,這些‘第一次’讓我無法拒絕手中的相機了。”王磚頭說,那次得獎后,他好像對攝影產生了新的認識。
“音樂是流動,是永恒,是聽覺藝術;攝影是靜止,是瞬間,是視覺藝術。在我看來,攝影藝術是動與靜的結合,是在瞬間捕捉永恒。”王磚頭說,憑借自己當年學吉他的拼勁,他開始在市內拜訪攝影前輩,甚至還在2013年特意跑到北京跟著一位名師學習了半個月。
為攝影藝術付出很多
開始玩攝影后,王磚頭通過自己的感性視角,盡力用攝影藝術詮釋生活,讓音樂這門聽覺藝術與攝影這門視覺藝術融合。
王磚頭說,音樂與攝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他的照片中,經常能看到線譜或音符的印記。
投入到攝影藝術中后,王磚頭的盡頭一點兒也不亞于當年學彈吉他。“2015年,我的作品《荷之書》獲了獎。這幅作品我用了3個月的時間,拍了近600張照片,又從600張照片中挑出50張,最后把50張照片做成一幅‘字畫’。”王磚頭說,這幅“字畫”他從10月一直拍到12月,駐馬店所有種荷花的地方他都跑了一遍。最后在制作這幅作品的時候,他花了4天4夜,才將其制作完成。
“雖然我接觸攝影的時間不長,但是我對它的付出很多。”王磚頭說,他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問他為什么這么喜歡攝影。他說,攝影和音樂一樣,可以讓人靜下來反思,一張有力量的照片,可以改變你觀看世界的方式。攝影能記錄時光,留住瞬間的美,和他人分享快樂。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攝影者發揮創意,讓簡單的“按快門”變成一門藝術。
王磚頭攝影作品欣賞
歷史的星空。
一覽秋色。
月光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