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與大師面對面之香包制作篇
摘要:□晚報記者 蘇莉 實習生 余崢 文/圖 王老師為小記者講解制作過程。 王老師為小記者指導。 認真制作香包。 “看看我做的西紅柿小香包。” 這個香包好大啊 。
□晚報記者 蘇莉 實習生 余崢 文/圖
王老師為小記者講解制作過程。
王老師為小記者指導。
認真制作香包。
“看看我做的西紅柿小香包。”
這個香包好大啊 。
小記者們被精美的香包所吸引。
小記者們與王彩虹在一起。
穿針引線,縫出精致的香包。8月7日下午,天中晚報精英小記者們來到驛城區老街街道鄧瓦房社區,跟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彩虹學習傳統文化,制作香包。
剛走進王彩虹的工作室,小記者們就被房間內掛著色彩鮮艷、制作精美的香包所吸引,他們驚嘆不已:“哇,好香啊!”“我可以學制作這么漂亮的香包嗎?真的很喜歡”……
“只要用心學,都能做出來!”王彩虹對小記者們說,她的工作室之所以選址在這里,是因為這是她姥姥的家。從小她就跟著姥姥生活,制作香包是姥姥的拿手技藝,每到端午節前夕,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前來跟著姥姥學習制作香包。那時候,她也被這些精美的香包所吸引,跟著姥姥學習。長大后,她發現這些香包除了在端午節送給家人的禮物外,還可以當做精美的飾品,放在家里裝扮家庭,既香氣撲鼻,又有家的溫馨。
她便開始在繼承姥姥原來的傳統制作中,開辟更加新穎的制作方法,受到人們的喜愛。漸漸地,這個工作室的產品越來越有名氣,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溫州、洛陽等地,很多全國各地的大型會議主辦方也邀請她前去展示技藝。王彩虹帶著她的香包,走遍全國各地,成為駐馬店的一個名片。如今,王彩虹工作室的香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周邊的鄉親們也加入其中,制作香包成了這里獨具的特色。
聽著王老師的講解,小記者們更是躍躍欲試,被香包的制作過程所吸引。“慢慢來,我來教大家。”王彩虹說,她為小記者們每人準備了一塊圓布、一根針、一根線、一袋香料,并帶領小記者們認真制作西紅柿小香包。穿針引線,對于小記者們來說,很陌生很新奇,拿著針線的小手看起來很別扭,但大家都很有耐心。
拿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香包,小記者有說不出的開心與歡樂。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