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為什么姓“唐”(二)
摘要: 唐詩有多少首?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查閱一下將有唐一代詩歌匯成一秩的《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玄燁第五次南巡至蘇州,時任江寧織造的曹
唐詩有多少首?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查閱一下將有唐一代詩歌匯成一秩的《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玄燁第五次南巡至蘇州,時任江寧織造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負責接駕,康熙帝把已經考慮了兩年的主持修書的任務交給了曹寅,并將內府所藏季振宜《唐詩》一并發下,作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揚州開局修書。至次年十月,全書修成。這部卷帙浩繁的《全唐詩》,共計900卷,目錄12卷,收錄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清代編纂的《全唐詩》收錄唐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單純一個數字好像沒有什么意義,那么先撇開唐詩,來看看緊隨唐人步伐的宋人的詩,還要引入一個相持不下的學術的爭端。上個世紀末由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纂,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最大一部斷代詩歌總集《全宋詩》,所收錄詩歌作品約二十七萬首。這樣算來,在數量上《全宋詩》是《全唐詩》的五倍多。《全宋詩》是《全唐詩》的五倍多!問題來了,似乎要撼動我們的題目了,我們的題目是《詩為什么姓氏“唐”》,不足五萬首的唐詩能確立詩姓“唐”的地位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暫不作回答,先來看看學術爭端。
唐詩和宋詩是我國詩歌史上雙峰并峙的兩大典范,唐宋以后詩歌盡管也有發展,但大體上沒能超出唐宋詩的風格范圍。唐詩與宋詩誰更略勝一籌,這就成為了一個相持不下的學術爭端。在元、明、清的詩壇上有時宗唐,有時宗宋,有時既宗唐又宗宋,甚至宗唐宗宋成為詩壇宗派門戶的標志。那么,唐詩與宋詩到底孰優孰劣呢?這個問題學術界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前邊已經說過,唐詩和宋詩是我國詩歌史上雙峰并峙的兩大典范,各有其精妙,不能做簡單的孰優孰劣的評判。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盡管宋人在詩歌上獨辟蹊徑,努力尋求創新,并創造了在數量上遠超唐詩,在詩歌史上雙峰并峙的成績,但并未能超越唐詩,未能撼動唐詩的地位,只是對唐詩做了難得的補充。
詩歌自遠古時期產生,經過漫長的發展,至唐達到巔峰。詩之于唐,詞之于宋,曲之于元,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標志。唐詩僅憑四萬多首就確立了無可撼動的頂峰地位,它的魅力何在?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們一起去探尋、感受。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