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該怎樣教育男孩
摘要:原標題:今天,我們該怎樣教育男孩(人民論壇) 聽到不止一位父母說,現在的男孩越來越“精致”了,不僅性格偏“靜”、脾氣偏“軟”、愛
聽到不止一位父母說,現在的男孩越來越“精致”了,不僅性格偏“靜”、脾氣偏“軟”、愛好偏“宅”,連穿衣打扮也追求起“花樣美男”的效果。而在傳統認知中,男孩不就該大大咧咧、風風火火,渾身充滿“小小男子漢”的氣概嗎?這讓不少人疑惑,以前所謂的“男子氣”是否已經過時了?今天,我們又該怎樣教育男孩?
到底什么是男孩應有的氣質,恐怕難有一個特定標準。成長的環境、個體的差異,都會反映在言行舉止中。觀念的開放、審美的多元,也為“男性氣質”注入更多內涵。文雅、溫柔甚至精致的風格融入男孩身上,讓世界更為豐富多樣。更何況,有文化、不張揚的“文”,古往今來就是一種男性的優秀氣質。中國傳統所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每代人的氣質,都由時代所塑形。我們對于男孩的“畫像”,未嘗不是那個年代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投影。當物質相對匱乏、精神相對單調之時,與其說男孩們故意不修邊幅,不如說是時尚、明星、流行文化還沒有進入生活的視野;與其說男孩們熱衷追逐打鬧,不如說是手機、動漫、電子游戲還沒有入侵童年的疆界。但是,不論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理想的男孩都絕不會是“古惑仔”一樣的粗魯甚至粗俗、“痞氣”甚至“匪氣”,更不是自我中心的大男子主義,那只是缺乏教養的體現。
有人說,現代社會對孩子們共同的要求壓倒了“性別教育”,比如聽話、懂事、好學等,相對更為重要。而怎么教育男孩,和怎么教育女孩一樣,退縮到了家庭教育的內部。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們性格的成長,社會關于男幼教、男教師太少的討論,正是基于這一認識。
今天,傳統中硬朗、粗糲的“男子漢”形象成為多元中的一種,男孩們也逐漸遠離了那些身上粘著泥土的集體游戲,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已經明確了給男孩們怎樣的成長目標。尤其不意味著,男孩們不需要勇敢、堅強、負責任等永遠不會過時的品質。“夏令營中的較量”曾引發的集體焦慮,體現著對這種品質的呼喚;一些給孩子造成傷害的“魔鬼夏令營”“勵志訓練營”等,也未嘗不是探索中的矯枉過正。
其實,讓孩子們舉止陽光、精神健壯,不僅是對男孩的希望,對女孩也是一樣。發展心理學認為,嚴格定義的性別角色,對于男孩和女孩都是一種消極限制。家庭和學校需要通過改變關于男女性別的一些成見,讓孩子們吸納兩性中共同的優秀品質,成長為個性鮮明的“完整之人”,男孩可以細膩,女孩也可以勇毅。需要以更尊重青少年天性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探索世界,在與外界和他人的開放互動中,學會尊重包括性別在內的更多差異,充滿莊敬自強、堂堂正正的氣派。這不僅關乎某種性別應該怎樣養成自己的社會風格,更關乎下一代有著怎樣的精神面貌和集體氣質。
對成年人來說,也不妨想一想,在生活中、課本里、熒屏上,我們需要為孩子們樹立怎樣的男性形象?換句話說,讓男性公民更有教養、更有擔當,培育一種剛毅、自信、包容、勇于任事的現代風度,是父親們作為整體的責任,也是一個“體面社會”應該做出的回答。(白 龍)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