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錚 扎根革命圣地 建設美麗鄉村
摘要:扎根革命圣地 建設美麗鄉村——記泌陽縣銅山鄉焦竹園村黨支部書記張錚記者 侯偉峰“焦竹園真美啊!”來到焦竹園,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帶領村民讓焦
扎根革命圣地 建設美麗鄉村
——記泌陽縣銅山鄉焦竹園村黨支部書記張錚
記者 侯偉峰
“焦竹園真美啊!”來到焦竹園,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帶領村民讓焦竹園村變美的是該村黨支部書記張錚。作為泌陽縣銅山鄉18個村最年輕的黨支部書記,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新形象。
近幾年,他帶領村兩委班子著力抓好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堅持科學發展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2年,焦竹園黨支部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依托省農科院技術支持,由他帶頭建設的百余畝優質葡萄種植基地一舉叫響品牌后,農戶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提供資金、技術,農戶參與分紅的形式加入到合作社,至目前有23戶村民簽訂協議加入專業合作社,有力地帶動了農戶增收。
過去的幾年,張錚帶領村兩委班子,通過全村人的共同努力,村民由2005年的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增長到了2014年的7200元。他扎根焦竹園紅色革命圣地,勇于擔當,讓村民富起來,讓村子美起來。今年,張錚作為我市唯一一名村黨支部書記代表成為2015“河南最美村官”候選人。
焦竹園村位于泌陽縣東部,下轄9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696人,耕地面積1980畝,是泌陽縣的東大門。
群山環抱中,氣勢恢宏的焦竹園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南側,是一排排乳白色的二層小樓,這里是占地621畝的焦竹園新型農村社區。修建一新的學校、高標準的村室、村衛生室、文化大院里笑聲朗朗,走在村里干凈寬闊的水泥路上,給人的感覺這里已不僅是紅色革命根據地,更是一個走在前沿的新型農村社區。
彎彎曲曲的大沙河從焦竹園村西側緩緩流過。與新型農村社區隔河而望的是2011年建成的葡萄基地,這個基地年產葡萄110噸,銷售收入400余萬元。村民及周邊農戶看到種植葡萄有那么好的效益,紛紛想加入合作社,后經村委和合作社協商,農戶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提供資金、技術,農戶參與分紅的形式加入到合作社。眼下,基地種植葡萄面積已發展到500畝。
采訪中,不少村民還在葡萄園里忙著給一串一串的青葡萄套上“罩衣”。部分早熟的葡萄即將進入市場。
在該村,還有一個200余畝的棚架梨和100余畝突尼斯軟籽石榴觀光農業種植基地。目前,焦竹園葡萄基地和觀光農業成為對外名片。
今天,悄悄富裕起來的焦竹園已有了更高的發展目標,就是建設美麗鄉村。
以省級生態村創建活動為載體,結合村實際,他們確定了立體種養業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生態建設模式,具體規劃了生活區、商業區、工業區、養殖區、娛樂活動區等功能完善的小區。
按照村委制定的生態農業管理規程,村民實行人畜糞便綜合利用,做到豬進圈、牛進欄;禽畜糞便、生活垃圾和作物秸稈集中處理,經有機處理轉化為有機肥;在進行新村道路硬化、建設公共設施、清理衛生死角、撤除路邊刺樹雜草等活動中,全民動員,全民動手,以實際行動建設生態家園。
在產業規劃方面,他們以旅游開發、特色養殖為依托,開發具有紅色旅游特色的餐飲、旅館及土特產加工銷售。
張崢告訴記者,焦竹園村已繪就了新的藍圖,立足焦竹園村的資源優勢,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在把焦竹園革命圣地打造成為豫南地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示范基地,成為一張紅色文化旅游名片,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打造焦竹園“紅色”村莊旅游,從而更好推動城鄉一體發展,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