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銀行“銀谷”賣理財被監管“打臉”
摘要: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互聯網金融火爆,P2P平臺數量已達到數千家,在激烈的競爭下,壯聲勢、博眼球的做法屢見不鮮。但也有P2P平臺玩大了被監管層“打臉”,北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互聯網金融火爆,P2P平臺數量已達到數千家,在激烈的競爭下,壯聲勢、博眼球的做法屢見不鮮。但也有P2P平臺玩大了被監管層“打臉”,北京銀監局昨日就發布了銀谷銀行虛假信息的風險提示。
北京銀監局表示,近期有單位、個人以“銀谷銀行”的名義在京從事經營活動,在廣告材料中使用“銀谷銀行”的標識。北京銀監局從未批準設立“銀谷銀行”,也從未向任何單位和個人頒發過含有“銀谷銀行”字樣的金融許可證。北京銀監局同時提醒廣大市民高度警惕并注意防范類似的虛假信息,發現有關單位或個人涉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應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或向主管機關反映,謹防因上當受騙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銀谷銀行的公司名稱確實已經通過國家工商總局的核準,全稱為“銀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核準日期為3月9日。據了解,銀谷銀行是由銀谷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銀谷普惠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和銀谷普誠征信(北京)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成立。其中銀谷財富是一家線下P2P公司,在多地設有分公司。
事實上,在2013年監管層啟動民營銀行試點時,也曾出現過眾多企業“自封”銀行的情形,例如企鵝銀行、中聯銀行、國盈銀行、互眾銀行等等,涉及企業達到百余家。但僅有國家工商總局的批準并不意味著一家新銀行的開業。
根據規定,一家新成立的民營銀行必須經過銀監會的審批,否則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者從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商業銀行業務,也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
不過,在國家工商總局批準銀谷銀行的名稱之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一些疑似銀谷財富的工作人員在微博等渠道以銀谷銀行的名義進行理財產品推銷,包括月月盈、雙月豐、任逍遙、東方紅等。期限在1-24個月,過往平均收益率8%-14.6%不等。其展示的宣傳單頁也著重體現了“銀谷銀行布局P2P全產業鏈”、“做中國民營銀行第一品牌”、“10億注冊資金筑建銀谷銀行安全堡壘”等字樣。
昨日,記者就此事咨詢銀谷財富客服,其表示,銀谷銀行正在籌建中,月月盈、雙月豐、任逍遙、東方紅均屬于銀谷財富的P2P產品。
對于北京銀監局的風險提示,銀谷財富官網昨日發布聲明,銀谷銀行名稱已獲得國家工商總局的預先核準。但沒有對銀監局指出的“有單位、個人以‘銀谷銀行’的名義在京從事經營活動,在廣告材料中使用‘銀谷銀行’的標識”一事進行說明。
在激烈的角逐下,P2P過度包裝反被打臉的例子屢見不鮮。此前,P2P平臺贏多多就聲稱辦公地點設在銀監會,銀監會緊急辟謠。原來,銀監會所在大樓是U字形結構,南面是銀監會大樓,北邊是保監會大樓,連接銀監會和保監會中間的大樓,名叫鑫茂大廈,本來就是可以對外出租的寫字樓。隨后,投哪網也上演了一場鬧劇,該網站表示將與招商銀行推出聯名卡。但招行相關負責人立即澄清,“雙方沒有聯名卡這個合作,他們只是我們的代發客戶,他們的工資卡是招行的”。
業內人士認為,P2P的過度炒作令市場浮躁,在互聯網的金融熱潮下,P2P發展須保持謹慎。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官馬駿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P2P平臺急于打開市場,而銀行的公信力很強,以銀行名義進行推廣是想給自己增信。但P2P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完全屬于兩種類型,風險也截然不同。
抱財網COO邊明表示,P2P行業存在過度炒作,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對于P2P平臺應該更多地把握金融本質,把業務模式與生態體系做好。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