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銀“三拖一”基金業績反墊底
摘要: 北京商報訊(記者 馬元月 蘇長春)公募奔私潮涌,投研人才極度稀缺,能夠享受“多拖一”(多位基金經理管理同一產品)投研待遇的基金已非常罕見。北京商報記
北京商報訊(記者 馬元月 蘇長春)公募奔私潮涌,投研人才極度稀缺,能夠享受“多拖一”(多位基金經理管理同一產品)投研待遇的基金已非常罕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基就有著如此“高配”的投研團隊,目前由三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不過該基金的投研成績反而欠佳,今年以來收益墊底。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納入統計的467只主動管理型股基中,擁有基金經理“三拖一”高配管理的基金僅有11只,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基便是其中一員,分別由趙治燁、高云志、慕浩三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由此不難看出,上銀基金對這只剛剛在2014年5月成立的次新基金十分重視。
資料顯示,在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基最初成立時僅有高云志一人管理,今年1月基金經理慕浩與高云志共同管理,5月13日,該基金再度迎來趙治燁的加入。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但是高規格的投研團隊配置下,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基的業績卻沒能體現出應有的實力。數據顯示,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業績僅有14.38%,大幅跑輸同類股基69.14%的平均收益水平。
為何接管的基金經理不斷增加,但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基的業績卻持續低迷?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盡管該基金有三位基金經理操盤,但這三位基金經理實為“菜鳥”經理,在管理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基之前并未有過公募基金投資管理經驗。公募任職期限最長的高云志任職天數也僅有1年零13天。
事實上,從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基一季度末重倉股中也可以看出,基金經理今年并未及時把控市場行情的轉換。數據顯示,該基金一季度末的十大重倉股均為證券、銀行板塊的大藍籌股,但眾所周知,板塊輪動背景下成長股開始走牛,券商、保險、銀行等藍籌股的漲勢反而趨弱。踏錯節奏,是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基業績不佳的根結。
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截止到一季度末的規模僅有1.58億元,是一只迷你基金,而這只小規模的股基卻由三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這也不免讓業內人士對上銀基金人才資源配置合理性產生質疑。“通常而言,基金經理多拖一,大多是由資歷較老的帶一名資歷淺的經理,菜鳥基金經理扎堆管理同一只產品有些奇怪。”滬上一位基金經理指出。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