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當足球運動員需要多少錢?不敢賭明天?
摘要: 這幾天,玉溪師范學院足球場上人聲鼎沸,上千名小球員在這里快樂奔跑和比賽,盡管正值上班時間,但仍有不少家長來到球場給自己的孩子加油助威。支持孩子踢球,家長們&l
這幾天,玉溪師范學院足球場上人聲鼎沸,上千名小球員在這里快樂奔跑和比賽,盡管正值上班時間,但仍有不少家長來到球場給自己的孩子加油助威。支持孩子踢球,家長們“犧牲”的不僅僅是時間,還要投入經費。
根據《中國職業聯賽青訓調查報告》顯示,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孩子6歲開始踢球,到18歲成為球員,至少需要投入總計成本不低于30萬元,一般在50萬元左右。而在云南,即便是家長一開始不是從培養職業球員的目的出發,只是想讓孩子堅持踢球,其投入至少也在20萬元左右。
訓練費就需投入5萬左右
隨著校園足球的不斷深入,如今足球在各個校園的開展和普及有了明顯的提高和改善,在小學期間,家長們也愿意讓孩子們踢球,從孩子選擇踢球開始,家長首先要面對的便是每個月的訓練費用。
目前,云南各個地方青訓的方式不一樣,相比較而言,昆明更多是采取校園足球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校外的足球培訓機構基本是有償訓練,每個訓練點的收費標準從240元/月~600元/月不等,這個收費標準在整個云南省來說,也算是比較高的。
從孩子6歲開始踢球到18歲,僅僅是在訓練費上,家長就要投入5萬元左右的訓練費,還并不算孩子比賽的費用。每年云南省足協和昆明市足協利用兩個假期至少各組織兩次比賽,所有比賽孩子們的參賽經費基本由家長承擔,每次比賽的費用大概為1500元,1年的比賽費用至少在6000元以上,而這僅僅是參加省內的比賽,如果要參加其他省份的邀請賽和其他比賽,相應比賽的經費增加得更多,一個昆明孩子從6歲踢球到18歲,比賽經費加上訓練費,至少在20萬元左右,這其中并不包括孩子需要的各類足球裝備。
麗江娃娃免費還可領補貼
在本屆省“后備力量”足球錦標賽上,麗江足球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幾乎各個年齡段,麗江足球都在展示出比其他地方高出一籌的實力,而在記者的采訪和了解中,這與麗江對足球的熱愛和支持是分不開的。特別是麗江青訓培養模式,幾乎全免費的方式,不僅吸引更多孩子踢球,而且家長基本沒有經濟負擔,也愿意讓孩子去踢。
麗江是云南有名的“足球之鄉”,而在足球發展中,近些年麗江也在嘗試不同的方法。據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少體校拉市訓練網點的和教練介紹,他所在的拉市完小雖然只有102個學生,但卻有70多名孩子在從事著足球訓練。“我們一般都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進行訓練。所有的訓練都是免費的,只要孩子們報名,就可以參加。”和教練說,訓練的經費和裝備主要靠上級部門撥給。參加比賽的費用大部分也是由上一級部門解決,家長們基本不出或者只出很少的一部分。
參加此次比賽,玉龍縣少體校拉市訓練網點派出了兩個年齡段的球隊,7天的比賽,家長只出500元的費用。據和教練說,這是他們連續3年參加全省的比賽,也是第一次讓家長“出錢”,之前所有的比賽費用都是由體育部門全部解決。據和教練介紹,在麗江進行足球訓練,基本不用家長出任何費用。而在采訪中,記者也聽到有關麗江古城足球學校的模式,不僅不讓家長出錢,而且所有古城足球俱樂部的小隊員每天都會得到一份古城足球學校的“中午營養餐”,這份營養餐也是免費的,由俱樂部教練每天送往各個學校。而在白沙完小,參加比賽前的集訓,每個小球員不僅免費,而且還能領到150元的營養補貼。
正是有了這樣好的足球培養模式,麗江足球青訓體系才能走到云南前列,而這樣的模式也值得各個地方學習。
記者手記
不敢拿孩子未來“賭明天”
昆明孩子踢球,投入至少需要花費20萬元,但在記者的采訪中,家長們糾結的并不是資金,而是孩子的未來。踢球能有一個好的未來嗎?這是家長真正糾結的難題。
為什么讓孩子踢球?在足球場邊,當我向家長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時,10個家長幾乎異口同聲表示鍛煉身體。很難有家長能夠道出讓孩子踢球的真正原因。培養職業球員,家長們甚至想都不敢想。
每個家長讓孩子踢球,其實都有一個夢想,能夠讓孩子走上職業足球的道路,但夢想歸夢想,在現實的中國足球青訓體制下,家長們根本不敢有這樣的夢想,之所以不敢想,是目前青訓體系的過于單一。走職業足球體制道路,意味著孩子將要放棄學業,而過低的中國球員成材率,讓家長們根本不敢拿孩子的“未來賭明天”。
改變現行的中國青訓體系培養模式,是中國足球唯一的出路,解決家長們的后顧之憂,讓家長愿意送孩子踢球,這是基礎,如今校園足球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點。但真正讓孩子從事足球這項職業,家長們至少從目前來看還很糾結,過早給孩子提前規劃今后的未來,每一個家長都有些難以取舍。(特派記者 楊杰 春城晚報)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云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