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強制保費隨票價上漲 保額20年不變遭質疑
摘要: 火車旅客票價2%投保保額 強制保費隨票價水漲船高 旅客意外險標準為何20年不變 截至截稿時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有媒體報道,根
火車旅客票價2%投保保額 強制保費隨票價水漲船高 旅客意外險標準為何20年不變 截至截稿時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有媒體報道,根據目前國內適應鐵路事故的主要賠償條款,每位旅客最高的賠償額度為17.2萬元。對于這一賠償金額,專家學者、保險人員、死者家屬、甚至普通百姓,心中都有個問號: 為什么火車票價格蹭蹭蹭地往上漲,包含在其中占2%比例的意外傷害強制險的保費也隨之水漲船高,但保額卻永遠不變? “7·23”事故后,鐵道部面臨著提高保障額度的壓力。 “7·23”動車事故中的傷亡旅客 很少有人投保高額商業保險 昨天下午,在某保險公司杭州分公司里,理賠人員S小姐,講述了她這兩天的工作: “7·23”事故發生后,由保監會牽頭,各家保險公司分批分隊到溫州各大醫院登記遇難者和傷者的信息,并進行客戶篩查。 7月24日中午,這家公司在死者名單中,確定了一位天津人士為公司的客戶,同時也是D3115次的乘客。理賠人員馬上聯系了客戶家屬,與家屬進行確認,并快速對這位遇難客戶進行了快速理賠。 到目前為止,S小姐在“7·23”事故死傷者名單中,只找到了6位公司客戶。而她同時也打聽到,很多保險公司都沒有在死者和傷者的名單中,發現有自家客戶的名字。 也就是說,此次事故中傷亡的乘客,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之類商業保險的只占了少數。 而據保監會提供的數據:2008年膠濟鐵路事故的人均保險賠償僅4.5萬多元,購買商業保險的投保人數僅為傷亡人數的1/4左右。 可能有旅客會問:雖然我沒有買商業保險,但我買的車票中,含有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保險費包含在火車票價內,金額為基本票價的2%),最多可以賠多少錢?答案是17.2萬元。 17.2萬元是怎么算出來的? 根據2007年施行的《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下文簡稱《條例》)規定,此次追尾事件中,鐵路運輸企業對每位旅客的賠償限額統一都是15萬元,對行李損失的賠償限額為2000元。加上1992年修改的《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規定,賠付給旅客的最高2萬元的保險金。共計17.2萬元。 “7·23”事故發生后,一些保險從業人員把鐵路部門的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稱作是“暴利”。因為無論票價多高,2%的費率不變,但最高保額卻只有2萬。 中央財大保險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郝演蘇(微博)也在微博中指出,1951年出臺、1992年修訂的《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實施多年來,票價已漲了N倍,為何保額依然未有提升? 而現在的動車、高鐵票價多為數百元,乃至上千元。按照票價的2%來算,包含在內的保險費最高可達20元以上,但旅客能得到的最高保額,仍然只有2萬元。這顯然有失公平。
鐵路旅客強制險采用內部自保 遠低于其他交通方式保險賠償標準
中國的火車票強制保險最早規定于1951年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頒布,當時確定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作為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的承保人。
幾經修改后,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業務在1959年轉由鐵道部接辦,1992年6月5日鐵道部發布《關于提高鐵路旅客意外傷害保險金額的通知》,該通知從1992年8月開始實施,理賠限額調整為2萬元。
有學者稱,鐵道部的列車以及旅客的火車票保險均采用由鐵道部內部自保的模式,其存在兩個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與其他交通方式的保險賠償標準不對接;二是19年來保額一直保持不變,但保費一直在上漲過程中。
就拿7月22日凌晨,發生在河南信陽京珠高速上的特大交通事故來說,客車發生燃燒,造成41人死亡、6人受傷。這輛客車在太平洋產險山東分公司投保了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險,在事故發生后1個工作日內,先行預付賠款500萬元。
與一次車禍致人死亡的賠償可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相比,僅17.2萬元的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實在太低了。
多家保險公司建議:意外傷害強制險不應由鐵路部門獨辦
可能有些旅客還不知道,你所付出的票價2%的保險費,到底給了誰?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險,一直是由鐵路部門獨辦的。
有保險業內人士透露,鐵路部門一直對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實行的是行業自保。如果賠償標準定得過高,一旦發生事故后,鐵道部門的經濟負擔會很重。
對此,S小姐認為,現在航空、汽車客運在意外傷害險方面,都是有商業保險公司介入,鐵路運輸也是交通運輸組成部分,如果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險不再由鐵路部門獨辦,也向商業保險開放,客戶就能有自由選擇權利,就會得到條件更優厚的保障。
另一位保險公司人士也指出,讓商業保險加入到鐵路運輸,不失為一個理想的選擇。一方面可以滿足傷亡旅客賠償金額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解鐵路運輸企業在發生事故后的燃眉之急,同時也可擴大保險公司的業務領域。
保險專家提出:應按伊春空難每人96萬元的標準進行賠償
那么,此次事故中的傷亡者,到底應該獲賠多少才比較合理呢?
先來看鐵道財務報表的兩組數據:鐵道部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客運收入分別為929.96億元,1090.47億元,1344.91億元。按強制保險2%的比率來算,鐵道部這三年的保險費收入約為18.60億元、21.81億元、26.90億元,三年總計67.31億元左右。
郝演蘇教授也在微博里粗算了一筆賬:扣除各項成本,“7.23”事故涉及人身意外賠償額,不會超過去年應提純保費的10%。
昨天,溫州動車事故首個賠償結果達成,遇難者家屬獲賠金額為50萬元。郝演蘇認為,這個50萬元標準是不合適的。
伊春空難遇難者賠償標準為96萬元,航空公司并沒有按照頭等艙、打折票票價的不同差別對待,體現了生命價值平等的理念。所以,郝演蘇覺得溫州動車事故也要以不低于96萬元標準賠償,僅去年的保費收入,就可輕易承受。(記者 黃軼涵/文 黃昕/圖)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伊伊爺爺奶奶的住處,仔細看完視頻后,伊伊的奶奶頓時眼眶紅潤:“就是我們伊伊的。”爺爺坐在一邊,沉默著。
這是伊伊最后一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只不過,接下來五分鐘之后,從未有過的厄運降臨到這個車廂里。
“就在視頻拍攝完不到5分鐘后,動車就被追尾了,‘轟’的一聲,就好像大地震,行李什么的都往下掉,整個人都好像掉到深淵里一樣,車窗都被震碎了。”王海茹說,就是這個被震碎的車窗及時救了她們夫婦一命。“我們鞋子都來不及穿就爬了出來,爬出來發現真是命大,我們這節車廂幾乎全被撞爛了,我坐的位置后面,幾乎都已經沒有了,有的只是‘救命’聲。”
伊伊昨天開口吃飯了
昨天上午,記者從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了解到,目前伊伊的生命體征持續穩定,各項身體指標都在逐漸好轉,左下肢經過手術后也得到了改善,已經能張口吃飯了。
醫務科科長盧朝升說:“小伊伊現在能夠進食了,雖然還是米湯和稀飯這類的流質食物,但這已經是跨越性的進展了。”盧朝升表示,伊伊比較聽話,一般情況都是很安靜的,只有不舒服或是肚子餓了,她才會哭鬧幾聲,但稍微安慰下就不哭了,很懂事。
伊伊的家屬昨天上午也來到ICU病房探望她。看到伊伊的情況在好轉,家屬的心情也跟著輕松了不少。伊伊的奶奶說,伊伊出院后的生活,肯定是和奶奶叔叔一起過,暫時不考慮讓別人領養。“我進去的時候,她就睜大眼睛在那東看一下,西看一下。手腳也都可以動,她認識我們,也能一一分辨出我們來。”
伊伊腿部手術的主刀醫生陳星隆對她的恢復能力表示驚嘆。陳星隆表示,動完手術幾小時后,伊伊的血液循環和血鉀水平明顯好轉;36小時后,伊伊腿部的血液循環已經恢復到90%以上;50多個小時后,伊伊已經可以進食了。“伊伊能在廢墟里堅持20多個小時幸存下來,這已經是一個奇跡;才幾天的時間,伊伊嚴重的腿傷能恢復得這么好,這又是一個奇跡。”
不過陳星隆說,當時的壓傷給伊伊腿部帶來很大的傷害,不少腿部肌肉和神經組織都遭到不可逆轉的損傷和壞死。他們擔心,這會對小伊伊將來的行走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當時腎臟吸收的大量毒素是否會對她將來的腎功能造成影響,這也都要繼續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判斷。”
世界并不完美為了孩子,我們愿意努力
聽著這段視頻,伊伊的家人淚濕眼眶,我也忍不住想哭,這肯定是這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一起留給世界的最后聲音——視頻拍攝的幾分鐘之后,撞擊慘烈發生,從此,父母和孩子天人兩隔!
從醫院回賓館的路上,我的心還在狂跳,從之前的想哭,我又變成了極度高興。這高興,是因為感覺自己終于為伊伊做了一點事情。
孩子,總是最讓人牽掛。
汶川大地震中的那個“敬禮男孩”,不久前“最美媽媽”奮不顧身接住的妞妞,到現在躺在病床上、身體情況一天好過一天的伊伊……
每個孩子的故事,一定會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每個人心里最柔軟的地方,總是留給孩子們的,無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周圍的孩子。
我們愿意自己得到的快樂,全都加倍留給孩子。
我們不愿意自己遭受的痛苦一絲一毫讓孩子也遭受一遍。
我們尤其不愿意孩子們經歷連我們都不曾經歷過的殘酷悲劇。
這個世界并不完美,但我們愿意為之奮斗。
為自己,更是為我們的孩子。
偉人曾經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終究還是孩子們的。我們每一代人,肯定都更愿意把一個更加富足,也更加公平的世界,交給孩子們。
愿伊伊幸福,愿妞妞幸福,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幸福,也愿今后某一天,終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的孩子,一生幸福。
京華時報:專家稱“7·23”事故賠償應當參照伊春空難標準 圖
遇難者12歲陳姓女孩的父親辨認完尸體以后哭癱倒在地。
賠償標準在未經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就向社會進行了公布,對于賠償標準是如何確定的卻沒有提及。目前的賠償據稱是依據《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和《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后者實施時間很早,而動車是近年來的新事物,此次也是首例特別重大的動車事故,為何適用以上條例,有關部門尚未給予解釋。
動車的票價與打折機票價格幾乎持平,甚至更高,為何目前50萬的賠償金標準遠遠低于空難事故的賠償金?
——遇難者鄭杭征的岳父王先生
>>專家觀點
50萬元標準賠償遇難者不合適
動車追尾事件遇難者賠償金額為50萬元,而伊春空難每人賠償96萬元,有網友評論:“一個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跑,賠償當然不一樣,這就是成語‘天壤之別’的來歷。”
中央財大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在微博中指出,溫州動車追尾事件,除了讓我們悼念逝者關愛傷者,還應關注《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的實施狀況,為逝者和傷者爭取公平的賠償。這部1951年出臺、1992年修訂的條例,按照票價2%提取保費,向人保統一投保,保額以兩萬元為限。20年過去了,票價漲了多少倍?為何保額仍然不變?問題多多!
郝演蘇認為鐵路部門按照50萬元標準賠償遇難旅客是不合適的,應當參照伊春空難的標準,本著尊重生命,同命同價的原則,合理地補償遇難者的生命損失,為全社會公共服務企業做出政企合一的榜樣,扭轉社會對于鐵路部門服務的信心。
在去年伊春空難事故中,航空公司提出對每位遇難旅客的賠償標準為96萬元人民幣。為何當前我國各類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賠償額各不相同,這個問題應如何解決?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說,從生命價值不分高低的角度來講,各種交通事故的傷亡賠償標準,是應該盡量保持一致的。
以航空業為例,其賠償標準高,是因為其推出了較為完善的附加商業保險——航空意外險。不算遇難者家屬交通費、埋葬費、家屬贍養費等,僅通過航空意外險,在空難中身故的旅客就能獲得40萬元的賠償。有了航空業成功的經驗,鐵路也應該引入類似航空意外險的附加商業保險。
北大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賠償標準不一樣違反了法律面前公民權利平等的原則,應該由國家有關部門統一部署,盡快修訂或者出臺新的法律規定,將鐵路、航空、公路、水運等各種交通運輸工具造成的傷亡事故賠償標準統一起來。(記者鄧杭 趙鵬 易靖)
視頻還原事故前動車內場景 小伊伊不停喊媽媽 圖
資料圖片:小伊伊。
一位山東乘客隨手拍下的一段視頻,如今卻成了伊伊全家的珍貴回憶:短短39秒的視頻中,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在叫著“媽媽、媽媽……”
這段視頻,就拍攝于D3115次列車的第16號車廂里,這之后不到五分鐘,事故發生。
昨天晚上,記者把首次發現的這段視頻播放給伊伊的爺爺奶奶聽,兩位老人淚濕眼眶。
乘客隨手拍拍下16號車廂的最后影像
昨天下午1點,溫州附一醫院4樓走廊里,來自山東菏澤的王海茹和曹衛東夫婦在和記者聊天時,說起他們在出事前五分鐘,曾用手機拍下了一段視頻。
兩人那天是從杭州到瑞安去進鞋子的,老公曹衛東害怕坐飛機,于是,兩個人第一次坐上了動車,而且還特地買了D3115次的兩張一等座的車票。
眼見著快要到目的地了,35歲的妻子王海茹突然跳出個念頭,何不拍段視頻記錄一下這第一次坐動車?
她于是拿出手機,拍下了所在的16號車廂的情景。
誰也沒有想到,這僅僅39秒的視頻,是這個車廂留給世界的最后影像。不到五分鐘之后,撞擊猛烈發生,整個車廂幾乎被撞成一堆廢鐵,乘客傷亡慘重。
“當時以為火車快要到站了,我還把給乘客看的列車讀物都放好了。”王海茹一邊點開視頻,一邊告訴記者:畫面中的第16號車廂內,乘客們或聊天,或睡覺,遠處的過道上還有人走來走去,她自己面前的小桌板上,也放著一個水杯和一包瓜子,所有的一切,都和任何一次列車上的情景一模一樣。
視頻第27秒是伊伊正在喊媽媽
記者把這段視頻拷貝了下來,回來之后又聽了幾次,突然聽到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在喊,“媽媽,我要媽媽”。
D3115次,16號車廂——幸存下來的女孩伊伊就是在這個車廂里的,視頻中是她的喊聲嗎?
最終,記者昨天晚上9點在伊伊的病房外,找到了孩子的小奶奶(伊伊爺爺的姐妹)李女士。
把筆記本電腦放到耳邊,李女士只聽了一遍視頻,就很快確認:“就是,就是伊伊在喊媽媽。”
李女士又聽了幾遍視頻,然后告訴記者,伊伊似乎在帶著哭腔喊媽媽,很有可能是當時伊伊在車廂過道上玩耍,結果走到前面來了,找不到媽媽的情況下,才開始叫“媽媽,我要媽媽”,因此,視頻中也錄下了另外一位女子對著伊伊說你媽媽在后面這樣的聲音。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