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退貨有貓膩 擠牙膏式公布真相糊弄了誰
摘要: 達芬奇家居造假事件觀察之十五——達芬奇退貨有貓膩 擠牙膏式公布真相糊弄了誰 編者按:達芬奇家居開通顧客服務熱線已近一周,但具體的退貨、理賠情況卻一直非常隱秘。有消費者向本報記者反映,
達芬奇家居造假事件觀察之十五—— 達芬奇退貨有貓膩 擠牙膏式公布真相糊弄了誰 編者按:達芬奇家居開通顧客服務熱線已近一周,但具體的退貨、理賠情況卻一直非常隱秘。有消費者向本報記者反映,消費者要想退貨,需要提供質量報告,只有證明質量有問題,達芬奇才會一對一地商談此事。有媒體評論稱,達芬奇就像管裝滿了真相的“牙膏”,擠一擠,總會有的。 達芬奇退貨設“卡” 被指有貓膩 經過了十幾天的觀察,李先生對達芬奇徹底失去了信心,本想把家里的意大利家具退掉,但達芬奇不僅要求他出示發票、購買合同等證明,還要他找相關部門進行質量檢測,只有確認此套家具存在質量問題,才會和他談論退貨的事。 “憑什么要我自己送檢?這本來就是達芬奇應該處理的事情。電視里大家也看到了,對那些沙發和床的檢驗都是破壞性的,萬一有什么損失,誰來負責?!”李先生說。 針對李先生遇到的問題,記者以消費者身份撥打了達芬奇的顧客服務熱線,接線小姐先對記者的個人信息進行了登記,她表示自己只是客服人員,不清楚退貨事宜,24小時之內會有相關人員和記者聯系。 5個小時后,記者接到了達芬奇工作人員的電話,然而對于退貨的具體情況,該工作人員依然一問三不知。他表示,自己只負責登記顧客所購商品信息,只有確定了這些信息,才會有工作人員和記者約談。 比李先生幸運,周女士去年從達芬奇購買了一套沙發和一張雙人床,前幾天她向達芬奇提出退貨,經達芬奇查貨后,那套沙發很順利地就退了,但雙人床說什么也不給退。 “我很納悶,這兩樣東西是一起買的,怎么有退有不退的?他們含糊其辭的也說不出所以然。”周女士說。 雖然周女士不愿透露退貨的具體品牌和型號,但知情者表示,周女士遇到的這一情況恰好推翻了達芬奇此前對造假等問題的否認。“事實上他們心里最清楚,哪些東西是假的、有問題的,哪些是正品,自然也就出現了部分好退,部分不退的情況”。對于這一說法,達芬奇并未給出明確回應。 回應:消費者自行送檢“避免鉆空子” 隨后,記者電話采訪了達芬奇公關部相關負責人黃先生,對于退貨一事,他承認,的確需要消費者提供質檢報告。黃先生特意解釋道,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有些消費者鉆空子,“如果是使用了很多年的家具還怎么退?沒法退了。” 而究竟使用了多少年的家具不能退貨,黃先生并沒有給出期限。但他強調時間久遠的家具,很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磨損等原因而出現了問題,所以需要請達芬奇自己的專家進行檢測,得出結論后再商談解決辦法。 那么,對于事發后上海工商部門抽檢判定的不合格產品,以及央視報道的造假家具品牌,是否也需要消費者各自再行檢測?黃先生回應,國家相關部門確認的問題商品,他們一定會依法予以解決,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國家相關部門最終的檢測結果還沒有公布。 言外之意,如果消費者想退掉此前被曝光的卡布麗緹等品牌家具,依然需要自行檢測。 工商總局首談達芬奇事件 稱貨真價實必須做到 “作為商家,必須做到貨真價實、產品標識準確真實;而作為消費者,則要理智消費,不要盲目崇尚‘洋品牌’”,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28日在談到“達芬奇”事件時說。這也是國家工商總局首次公開評論“達芬奇”。 付雙建說,作為商家,必須做到貨真價實,產品標識要準確真實,比如產地是哪兒就是哪兒,要給消費者標識清楚;作為消費者,要理智消費,不要盲目崇尚“洋品牌”;作為工商部門,則有責任通過加強市場監管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區的達芬奇消費者正在“集結”維權。據該維權行動的發起者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對媒體披露,據初步統計,目前登記在冊的京粵滬3地達芬奇消費者有60多名,達芬奇家具消費總金額為7000多萬元;其中北京有20多名消費者委托律師向達芬奇提出退貨或雙倍賠償的維權請求,這些消費者人均消費在100萬元以上。部分來登記的消費者反映,所購買的達芬奇家具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如家具散發的味道很重,柜子門關不嚴,沙發表皮輕微脫落,桌椅扶手油漆脫落等。 如果按雙倍索賠,此次達芬奇事件中消費者的索賠金額將超過億元,可能創下國內消費索賠的最高紀錄。 達芬奇是管牙膏:擠一擠,真相總會有的 不久前,達芬奇在其官網掛出公開信承認了其部分產品“保稅區”一日游的情況。接著,達芬奇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是管裝滿了真相的“牙膏”:擠一擠,總會有的。 起先,他們聲明所有產品均為百分之百的進口貨,后來,他們說還是有那么一些是國產的;起先,他們說和廣東家具商沒有任何聯系,后來,女老總承認還是去過那么兩三回;起先,他們說絕對不存在保稅區搖身變“進口貨”的情景;后來,官網說這種情況還是存在的。末了,補充一句:親,這個是法律允許的哦! 盡管北京那起反訴達芬奇的案子還在審理中,但公道自在人心。相信每個曾經或者仍然關注達芬奇事件的人,心里對事實都有著自己的評價。你說或者不說,真相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事到如今,縱觀整個達芬奇事件,難免讓人有種荒誕之感:是什么原因讓這家“土洋結合”的家具用品公司,占據國內高端家具產品市場數年之久?是一種怎樣的消費心態和市場準入機制使達芬奇的生意“越做越大”?如果沒有半年前的那次爆料,如果沒有央視的那期節目,達芬奇還能高端多久? 事件發生后,各地工商、海關部門發起的針對達芬奇的調查令人拍手稱贊,但如果我們的消費市場總是要依靠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自我檢測和審查,那么恐怕今后類似達芬奇的故事還將層出不窮。 如果工商、質檢部門能在消費者和媒體之前通過嚴格的審查和把關破譯“達芬奇密碼”,那么公眾也就不必伸長脖子,等著達芬奇的公關一點一點“擠牙膏”式地公布真相。 如果機制仍然沒有完善,如果社會的盲目消費心理仍在,也許我們有天會發現,其實還有大把外國藝術界名人可以用來冠名,誰敢保證我們不會在送走“達芬奇”之后,又迎來“米開朗琪羅”或者“拉斐爾”? 從達芬奇事件 引發對國產品牌的幾個反思 在面對記者會上媒體的詢問、客戶的質疑。這位總經理顯得很孤獨,沒有人為她出來站臺。東莞的國內廠商己經把她給“賣”了。她只能以一個女人的弱者身份打悲情牌,痛說“革命家史”,講一路創業不易。求大家再給達芬奇一個機會。當達芬奇方面表示如果媒體朋友愿意去意大利親自考察達芬奇家具的代理品牌廠家,達芬奇家具愿意全程陪同。但當參會者提到由誰出錢,他們卻默不作聲了。在風青楊看來,這場危機公關最大的敗筆就是,沒有把危機作最壞的打算,還在自欺欺人的往好處想。所以面對意想不到的困難就馬上束手無策。 為什么達芬奇可以“出口轉內銷”,我們市場監控的有關部門竟“形同虛設”。沒有起到為消費者把關的作用。出事了,也未能為消費者挽回損失。主管部門的責任缺失,讓做“假”有機可乘。好的制度是讓壞人沒有做壞事的機會,而目前的監管失職也無問責機制。 這些年來,我們身邊多少人是通過造假起家的。山寨貨橫行的背后,是我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從沿海各地的假品牌服裝工廠,到內地的食品手工作坊。很多制假是在政府的眼皮底下進行的,只因為帶動了就業和增加了稅收。假以傷害地方經濟為由的背后是官員的損公肥私。既然假的這么有市場,這么有錢賺。那么誰還愿意去做真的。如果說經濟利益決定了上層建筑,那么風青楊認為受益者群體決定了游戲規則。這樣的結果是,真貨不敢再真的,假貨更加流行了。 其實真正打假,應該是靠行業協會的。消費者并不知道某個行業的水有多深。就拿這次達芬奇的危機來說,透支的是整個家具行業的信用。正像三鹿奶粉事件中,不僅是三鹿破產了。蒙牛、伊利也深受其害。花巨多的資金和廣告費讓消費者重建對奶制品的信心。風青楊相信這次家具行業,會拿出更多的資金來重建信譽。特別是高端家具,以前花巨大的廣告費建立起來的品牌價值,無疑大打折扣,甚至付諸東流。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