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公眾一個真實的PM2.5有多難
摘要: 新華社記者 李代祥作為近年來最熱門詞匯,PM2.5幾乎從未游離出公眾視線。從PM2.5的危害討論,到一些城市將PM2.5列入監測范圍,再到如何采集獲取真實的指標數據,PM2.5時時牽動著百姓的關注。從話題討論走向務實
新華社記者 李代祥
作為近年來最熱門詞匯,PM2.5幾乎從未游離出公眾視線。從PM2.5的危害討論,到一些城市將PM2.5列入監測范圍,再到如何采集獲取真實的指標數據,PM2.5時時牽動著百姓的關注。
從話題討論走向務實的監測行動,是民聲所呼,也是空氣污染治理的必需步驟。中央領導同志多次要求抓緊做好PM2.5監測準備,鼓勵各地根據自身污染特征、經濟發展水平分期實施,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這表明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治理PM2.5問題的明確要求。
然而各地實際進展情況不容樂觀:PM2.5的監測仍只有部分城市付諸實施;即便公布了PM2.5,公眾也往往只看到一個簡單的數值,再無其他解釋性、服務性內容。以工作進展相對較快的北京為例,公眾的確可以在環保監測網上實時查詢PM2.5,但這個數據位于環保標準的哪個范圍,對人體健康影響有多大,公眾卻并不完全知曉。
另一方面,一些公眾對PM2.5監測產生的疑慮值得重視。本月初,某個城市竟出現了空氣重度污染而PM2.5監測數據卻合格的情況,這個結果著實令人尷尬。或許正如市民舉報質疑的那樣,相關部門可能是把PM2.5監測點設置到了公園、高校等綠樹叢中。果真如此,這樣監測出來的PM2.5數據,能多大程度反映出當地空氣質量的實況?
全面監測治理PM2.5非一日之功,確有難度。近日,北京和深圳的環保部門表示,當地的PM2.5按規劃治理再過8年甚至數十年也仍難達國家標準。這話道出了各地PM2.5問題的現實,也反映了當地環保部門的務實態度。PM2.5標準能不能盡快實施,能不能盡快納入監測,考驗著地方政府對空氣污染治理的決心,以及對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尊重。而一切的首要前提,就是需要有效的監測數據來做支撐,告訴公眾一個真實的PM2.5。 (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